首页 开车指南 正文内容

宝马的2028“氢”诺:加氢站稀缺,氢能汽车能否迎来春天?

册册睿 开车指南 2025-07-30 02:07:57 4 0

在新能源汽车浪潮的滚滚向前中,纯电动汽车(BEV)早已凭借其成熟的产业链和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成为了市场上的绝对主力。然而,另一条同样被寄予厚望的技术路线——氢燃料电池汽车(FCEV),却似乎总是“慢半拍”。尽管如此,一些汽车制造商并未放弃,而是依然看好氢能在未来交通中的潜力。其中,宝马(BMW)便是一个坚定的支持者,并宣布计划在2028年推出旗下首款量产氢燃料电池汽车,这无疑为沉寂已久的氢能汽车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那么,为何在纯电动汽车占据绝对优势的当下,宝马依然选择“逆流而上”,大力押注氢能?氢燃料电池汽车又面临着怎样的挑战,才导致其销量至今难以与纯电动汽车相提并论?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话题,力求还原氢能汽车的真实面貌。

宝马的2028“氢”诺:加氢站稀缺,氢能汽车能否迎来春天? 第1张

销量差距:冰火两重天

先来看看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2024年,全球范围内仅有12,866辆氢燃料电池汽车被新注册,与同期高达1,080万辆的纯电动汽车销量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这种悬殊的销量差距,直观地反映了氢燃料电池汽车当前的市场接受度和普及程度。

氢能的魅力:“两全其美”的愿景

尽管销量不佳,但氢燃料电池汽车并非没有其独特的价值主张。宝马集团氢能技术及车辆项目总经理尤尔根·古尔德纳(Jürgen Guldner)在接受《财富》杂志采访时,生动地描绘了氢能汽车的吸引力:“好消息是,氢能汽车本质上也是电动汽车。它只是与电动车的储能方式有所不同。” 这意味着,FCEV可以共享许多BEV的核心部件,如电动机,从而降低部分研发和生产成本。

更重要的是,FCEV在用户体验上提供了“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

  • 电动驾驶的优势: 与BEV一样,FCEV也能提供快速的加速、静谧的驾驶感受以及零排放的环保特性。

  • 快速补能的便利: 这是FCEV相对于BEV最显著的优势之一。古尔德纳提到,FCEV可以在短短3到4分钟内完成加氢,并立即出发,这与传统燃油车加油的速度相当,大大缓解了用户的“里程焦虑”和“充电等待焦虑”。想象一下,再也不用在寒风中等待数十分钟给爱车“充电”,而是像加油一样,几分钟就能满格出发,这对于许多消费者而言无疑是巨大的吸引力。

此外,FCEV还能在特定场景下发挥优势,例如在寒冷天气中,其产生的余热可以用于为车辆供暖,而不会像BEV那样导致续航里程显著缩减。同时,采用多种技术路线(如BEV和FCEV)也能增强汽车行业的整体韧性,避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基础设施的“拦路虎”:加氢站的困境

理论上,氢能汽车的优点听起来非常诱人,但现实的骨感却在于基础设施的匮乏。与纯电动汽车充电桩的普及程度相比,加氢站的建设可谓是“步履维艰”,甚至在一些地区还出现了“倒退”的现象。

以英国为例,2019年曾拥有15座加氢站,而到了2025年,数量锐减至仅剩4座,其中还有部分可能已停用。与此同时,英国的充电桩网络却异常发达,仅在2025年5月,就有近4万个公共充电点,总计超过8万台充电设备。

这种基础设施的巨大鸿沟,导致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困境。消费者在等待加氢站普及,而基础设施的投资者则在观望车辆保有量的增长。许多国家,如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甚至根本没有公开的加氢站。

成本的高企:从建设到使用

建设加氢站的成本远高于建设充电桩。一个商用直流充电桩的成本可能高达5万美元(约合36万元人民币),而家用充电桩约为1,000美元(约合7,200元人民币)。 相比之下,一座加氢站的建设成本则令人咋舌,通常在150万至200万美元(约合1080万至1440万元人民币)之间,甚至有估计高达400万美元(约合2880万元人民币)。 如此高昂的初始投资,无疑是阻碍加氢站大规模建设的巨大障碍。

战略互补:并非“二选一”

尽管存在挑战,但一些行业专家认为,忽视氢能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实现交通领域脱碳的战略失误。英国汽车制造商和贸易商协会(SMMT)技术与创新主管大卫·黄(David Wong)就表示:“氢燃料电池汽车与纯电动汽车是互补关系,并且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发展。”

他们通过建模分析发现,如果汽车保有量中BEV占90%,FCEV占10%,那么基础设施的总投资成本,反而会比全部建设公共充电点的方案低400亿美元(约合2880亿元人民币)。 这种“协同发展”的理念,或许是未来解决能源转型困境的关键。

商业模式的探索:从重卡到乘用车

如何打破基础设施的僵局?有观点认为,商用车或许是氢能汽车的“突破口”。英国的HyHAUL项目便是基于这一设想,计划首先在长途商用运输领域建设加氢设施,并以此为基础逐步扩展。 Protium Green Solutions公司的CEO兼创始人克里斯·杰克逊(Chris Jackson)指出:“氢能最大的挑战在于,它在大规模应用时表现优异,但在小规模应用时则不尽如人意。一座加氢站需要数百辆乘用车使用才能实现经济可行性,但只需要很少的卡车就能做到。” 例如,只需30辆氢燃料电池卡车,就能支持三座大型加氢站的经济运转。

然而,要实现消费者的广泛接受,可能需要全国范围内实现“半小时车程必有加氢站”,这意味着需要约1,300座加氢站。 相较之下,特斯拉之所以能成功引领BEV革命,关键在于其“双管齐下”的策略:在推出汽车的同时,建设配套的充电设施。

宝马的“氢”望:2028年的赌局

面对重重挑战,宝马为何仍旧坚持氢能路线?宝马集团总经理古尔德纳的回答是:“我们收到大量用户反馈,他们表示纯电动汽车不适合他们。” 他解释说,这些用户可能面临家中无法充电、频繁长途出行、拖挂行驶等问题,他们需要一个与BEV不同的解决方案。

宝马计划在2028年推出的量产车型,预计价格将与纯电动汽车持平,这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下降。 古尔德纳对市场需求充满信心:“每次看到报纸上的调查结果都会让我感到惊讶,居然有那么多人表示更愿意选择氢能汽车而非纯电动车。显然,市场需求确实存在。”

不过,将市场调研中的“意愿”转化为实际销量,依然是摆在宝马面前的巨大课题。宝马尚未确定在哪些国家推出这款车,这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基础设施的成熟度,例如古尔德纳就明确表示,英国目前还不具备条件。

未来展望:协同发展与技术演进

目前,丰田(Mirai)和现代(Nexo)依然是FCEV市场的先行者。本田也从Clarity系列车型转向了CR-V e:FCEV插电式混合动力氢能车。 巴黎的出租车队也曾大规模使用氢燃料电池汽车(如丰田Mirai),但近期也有转向纯电动汽车的迹象,这再次凸显了基础设施的制约。

总而言之,氢燃料电池汽车与纯电动汽车并非简单的“竞争关系”,而更可能是“协同发展”。前者在长续航、快速补能方面具有优势,尤其适合特定用户群体和商用车场景;后者则在普及度、成本和基础设施方面占据主导。

宝马的2028年氢能汽车项目,无疑为FCEV的未来增添了一抹亮色。能否在未来三年内,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让氢能真正成为消费者的可行选择,让我们拭目以待。


氢能汽车小课堂 (QA)

Q1: 氢燃料电池汽车和纯电动汽车(BEV)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A1: 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能量来源和储存方式。纯电动汽车使用电池储存电力,而氢燃料电池汽车则通过氢燃料电池将氢气转化为电能来驱动电机。这意味着FCEV的“加油”过程是加氢气,而BEV是充电。

Q2: 为什么说加氢站的建设成本比充电桩高很多?
A2: 加氢站需要储存高压氢气,并配备复杂的压缩机、加氢机等设备,其技术门槛和安全要求更高,因此建设和运营成本也随之飙升。目前一座加氢站的成本可能高达数百万美元。

Q3: 宝马计划在2028年推出的氢能汽车会很贵吗?
A3: 宝马的目标是使其价格与纯电动汽车持平。实现这一目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未来氢能技术的发展、规模化生产带来的成本下降,以及可能存在的政策补贴。

Q4: 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续航和补能速度真的比纯电动汽车有优势吗?
A4: 是的,在当前技术水平下,许多氢燃料电池汽车可以实现更长的续航里程(例如700公里以上),并且加氢过程只需3-5分钟,这比大多数纯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要快得多。


可信赖的参考来源

  • 《财富》杂志对宝马集团氢能技术及车辆项目总经理尤尔根·古尔德纳的采访。

  • Zap-Map 英国充电桩数据。

  • 英国汽车制造商和贸易商协会(SMMT)的报告。

  • Protium Green Solutions公司CEO克里斯·杰克逊的观点。

  • 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的全球汽车销量数据。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产销数据。

  • OFweek、第一电动网、人民日报、21财经等行业媒体的分析报道。

  • 亚洲新能源汽车网关于基础设施成本的分析。

【今日审核编辑:册册睿】
【最后审核时间:2025-07-30 02:07:57】
【文章问题反馈报告电话/客服:】

欢迎 发表评论:

文章目录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