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开车指南 正文内容

司机进汽车后第一件事_原来90%的人都做错了

册册睿 开车指南 2022-11-09 23:11:00 477 0

坐进驾驶舱,您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是习惯性地发动汽车,还是随意调整一下座椅和后视镜就匆匆上路?如果您的答案是后者,那么恭喜您,您可能和90%的司机一样,都做错了。事实上,司机进入汽车后,最重要的第一件事,是按照正确的顺序系统地调整座椅、后视镜、方向盘,并正确系好安全带,这不仅关乎驾驶的舒适性,更是保障行车安全的关键。

司机进汽车后第一件事_原来90%的人都做错了 第1张

为什么90%的人都做错了?那些被忽视的驾驶细节

许多驾驶员,尤其是那些拥有多年驾龄的“老司机”,往往会凭借经验和感觉,跳过或简化上车前的调整步骤。他们可能认为,座椅随便一调,后视镜能看清个大概就行,甚至将中央后视镜当成了“化妆镜”,或是为了追求所谓的“葛优躺”式舒适而把靠背调得过于倾斜。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习惯,实际上却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试想一下,当您在高速公路上紧急制动时,如果座椅位置不当,膝盖无法有效发力;或者在变道时,后视镜盲区让您错过了并行的车辆;又或者,在遇到突发状况需要紧急转向时,方向盘握法不规范导致手滑或操控不稳。这些“小不规范”在关键时刻都可能演变成无法挽回的“大事故”。错误的驾驶姿势还会导致长时间驾驶后的腰酸背痛,甚至腿麻得像被蚂蚁啃,影响驾驶乐趣和身体健康。

告别“想当然”,掌握上车“黄金三步曲”

为了您和家人的安全,让我们一起学习司机进入汽车后,那些看似简单却至关重要的“黄金三步曲”。

第一步:调整座椅,奠定安全基石

座椅的调整是所有后续调整的基础,也是决定您能否有效控制车辆和减少疲劳的关键。正确的座椅位置能让您在紧急情况下迅速而有力地操作踏板和方向盘,同时提供良好的视野。

  1. 前后距离:膝盖微弯,踩刹车发力

    • 上车后,请将臀部尽量靠紧椅背。右脚踩下刹车踏板到底时,膝盖应保持轻微弯曲(约10-20度)。这样做的好处是,在紧急制动时,您的腿部能迅速发力,提供足够的支撑和缓冲,而不是直挺挺地承受冲击,导致腿部受伤。

    • 误区警示: 座椅太靠前,膝盖可能顶到方向盘,限制操作空间;太靠后,则需要绷直腿才能踩到踏板,反应速度会慢半拍。

  2. 高低位置:视野通透,头顶留拳

    • 调整座椅高度,确保您的视线能够清晰地看到前方道路,同时也能看到仪表盘上的所有信息。

    • 原则是:头部距离车顶至少留有一拳(约8厘米)的距离。这样既能保证视野开阔,又能在车辆颠簸或发生碰撞时,避免头部撞到车顶。

    • 温馨提示: 对于身材娇小的驾驶员,不要为了够到踏板而坐得过近,应通过调整座椅高度和方向盘伸缩功能来达到最佳位置。

  3. 靠背角度:100度“微躺”,脊柱压力最小

    • 靠背角度并非越直越好,也不是越躺越舒服。最佳的靠背角度应在100-110度之间(略微倾斜约2指距离),让您的肩胛骨能够完全贴紧椅背。

    • 用手测试:双手握住方向盘3点和9点位置时,手肘能自然弯曲,并且在打满方向时身体不会离开座椅。

    • 小拓展: 这个角度能够让您的脊柱保持自然的生理弧度,有效分散腰部压力,显著减轻长时间驾驶带来的疲劳感。

  4. 头枕:追尾保命神器

    • 头枕的调节是为了在发生追尾事故时,有效保护您的颈椎,防止“甩鞭效应”造成的伤害。

    • 头枕顶部应与您的头顶平齐或略高,后脑勺居中贴合。切勿将头枕调到脖子下方,那样在急刹车或追尾时,颈椎反而可能遭受更大冲击。

  5. 腰部支撑(如有):缓解腰酸背痛

    • 如果您的座椅配备腰部支撑调节功能,请根据您的腰部曲线进行调整,使其能够舒适地填补您腰部的自然弯曲处。即使车辆没有这项功能,也可以考虑购买一个合适的腰靠,它能帮助脊柱保持自然弧度,让长途驾驶变得更加舒适。

第二步:校准“千里眼”,消除盲区隐患

调整好座椅后,接着就是“校准”您的三面“千里眼”——后视镜。它们是您观察车辆周围环境、判断路况、避免盲区、安全变道的关键工具。

  1. 中央后视镜:完整后窗视野

    • 将车内中央后视镜调整至能够完整清晰地看到整个后窗视野。它的作用是观察正后方车辆情况,尤其是在急刹车时,能迅速判断后车距离,避免追尾。

    • 切记: 请勿在后窗放置过高或过大的物品,否则会阻挡中央后视镜的视野,人为制造盲区,这就像给自己的“千里眼”蒙上了一层纱。

  2. 左侧后视镜:天地对半分,车身占一角

    • 左侧后视镜主要负责观察左侧后方和相邻车道的情况。

    • 上下调节: 将镜面调整到远处的地平线位于镜子中央,天空和地面各占一半(“天地各占1/2”)。

    • 左右调节: 将左侧车身的影像调整到占据镜面右侧约1/4的区域,刚好能看到车身后部把手即可。这样能最大限度地扩大视野,减少左侧盲区。

  3. 右侧后视镜:地面多一点,盲区小一点

    • 由于驾驶员位于车辆左侧,右侧后视镜的盲区相对更大。因此,右侧后视镜的调整略有不同。

    • 上下调节: 同样以地平线为参照,让地面占据镜面的2/3,天空占据1/3(或地面3/4,天空1/4)。因为右侧盲区更大,需要更多地观察地面情况。

    • 左右调节: 右侧车身影像占据镜面左侧约1/4的区域。

    • 小贴士: 即使后视镜调整得再好,也无法完全消除盲区。因此,在变道或转弯时,除了看后视镜,还应养成“回头看”的习惯,确保万无一失。

第三步:掌握“方向盘”,系好“生命线”

座椅和后视镜调整到位后,接下来是方向盘和安全带。

  1. 方向盘调整:舒适操控,不挡仪表

    • 如果您的方向盘支持前后及高低调节,请将其调整到您双手自然伸直时,手腕刚好可以搭在方向盘上沿的位置。

    • 确保方向盘不会遮挡仪表盘上的任何重要信息,例如车速表、转速表等。

    • 安全距离: 您的胸部与方向盘中心(通常是安全气囊所在位置)应保持至少25-30厘米(大约一个A4纸的长度)的距离。这在安全气囊弹出时,能有效避免对您造成二次伤害。

  2. 方向盘握法:9点15分,稳如泰山

    • 驾校教练常教的“两点十分”握法(即方向盘看作时钟,双手分别握在10点和2点位置)如今已逐渐被“9点15分”握法取代。这种握法能让手臂在转动方向盘时更加灵活,手肘自然弯曲,不易疲劳。

    • 双手握住方向盘时,手指自然弯曲,拇指轻轻搭在方向盘外缘或内侧,不要完全握紧,保持适度放松。在驾驶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双手握住方向盘,这能提供更好的操控性和反应速度。

  3. 安全带佩戴:生命线不容忽视

    • 安全带是车辆最重要的被动安全装置,被称为“生命线”。即使是短途行驶,也务必正确佩戴。

    • 肩带: 应跨过您的胸部中央,而不是勒住脖子或从腋下通过。

    • 腰带: 应紧贴您的胯骨(骨盆处),而非腹部。这样在发生碰撞时,冲击力能分散到身体最坚固的骨骼上,有效保护内脏。

    • 松紧度: 佩戴后轻轻拉动安全带,确保其没有扭曲、没有松弛,并且紧贴身体,能听到“咔哒”一声表示已扣紧。

不容忽视的细节:上车前与其他检查

除了上述核心调整,还有一些小细节,虽然看似不起眼,却也是安全驾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绕车一周检查: 在上车前,养成绕车一周的习惯,检查轮胎、车底和车身周围是否有障碍物、小动物或儿童。这是许多驾校都会强调的第一步。

  • 锁闭车门: 上车后,确保所有车门(包括乘客门)都已关好并落锁。这不仅能防止意外打开,也能在发生碰撞时提高安全性。

  • 熟悉车辆控制: 如果您驾驶的是一辆不熟悉的车辆,在上路前,请花几分钟熟悉车内的各项控制按钮和开关的位置,例如灯光、雨刮器、空调等,避免在行驶中手忙脚乱。

  • 检查仪表盘: 启动车辆后,观察仪表盘是否有异常指示灯亮起,检查燃油量、水温、机油压力等是否正常。

常见问题解答

Q1:为什么调整座椅是司机上车后的第一步?A1: 调整座椅是所有驾驶准备的基础。座椅位置直接影响您对踏板、方向盘及车内各项操作的掌控,同时决定了您的视野范围。只有座椅位置正确,后续的后视镜、方向盘和安全带的调整才能发挥最佳效果,确保驾驶员处于最佳的操控和安全状态。

Q2:后视镜怎么调才能最大程度消除盲区?A2: 完全消除盲区是不可能的,但可以通过正确调整后视镜来最大程度地减少盲区。中央后视镜应看到整个后窗;左侧后视镜的地平线应在镜面中央,车身占据右侧1/4;右侧后视镜应让地面占据镜面2/3,车身占据左侧1/4。同时,在变道或转弯时,结合“回头看”来弥补后视镜的不足。

Q3:安全带没系对有什么危害?A3: 错误佩戴安全带和不系安全带一样危险,甚至可能造成更严重的伤害。例如,肩带勒住脖子可能导致颈部勒伤,腰带勒住腹部可能导致内脏损伤。在发生碰撞时,错误佩戴的安全带无法有效约束身体,可能导致驾乘人员被甩出车外或撞到车内其他物体,造成重伤甚至致命伤。

结语

“细节决定成败,习惯决定安全。”司机进入汽车后的“第一件事”,并非简单地拧动钥匙启动引擎,而是为每一次出行做好充分的安全准备。这套“黄金三步曲”——调整座椅、校准后视镜、掌握方向盘和系好安全带,不仅是驾驶技能的体现,更是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养成这些看似微小却至关重要的好习惯,让每一次驾驶都充满安心与效率,远离潜在的风险。

引用来源:

  • 汽车之家关于后视镜调节、方向盘握法、座椅调节、安全带佩戴、开车前步骤、盲区等内容的文章.

  • NRMA (澳大利亚国家道路与驾驶员协会) 关于人体工程学驾驶姿势的建议.

  • Pass Driving Test (英国) 关于座椅和后视镜调整重要性的文章.

  • RAC (英国皇家汽车俱乐部) 关于人体工程学驾驶指南的建议.

  • Royal Examiner 关于后视镜调整重要性的文章.

  • Physio Med 关于正确坐姿驾驶的建议.

  • Quora 上关于进入汽车后第一件事调整什么的讨论.

  • AMT Driving School 关于后视镜使用重要性的文章.

  • Naser 关于后视镜定期检查和调整重要性的文章.

  • Frotcom 关于改善驾驶姿势的7个技巧.

  • NSW Government (新南威尔士州政府) 关于改善驾驶姿势的建议.

  • 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关于驾驶盲区的文章.

  • 贷款买车关于开车视野盲区规避的文章.

  • Smart Drive Test (加拿大) 关于正确设置车辆控制的8个步骤.

  • 卡车网关于后视镜调整技巧的文章.

  • 昆士兰州政府关于正确佩戴安全带的指导.

  • 威马智行关于正确佩戴安全带的文章.

  • 皆电关于新能源汽车驾驶、安全带佩戴、新手上路准备等内容的文章.

  • Top Driver Blog (美国) 关于车内正确调整的文章.

  • BJAK 关于车辆盲点的文章.

  • 广汽丰田关于驾驶盲区和安全驾驶的文章.

  • 易车百科关于方向盘握法和易车号关于后视镜调节的文章.

  • CARNEWS (台湾) 关于方向盘握法的文章.

  • 车主指南关于汽车座椅调节的文章.

  • 广汽本田关于后排座椅调节的文章.

  • 央视网关于自驾出行前车辆检查和准备的文章.

  • DRIVE Driving School (英国) 关于适应新车调整的文章.

  • 香港运输署关于开车前注意事项的指引.

【今日审核编辑:册册睿】
【最后审核时间:2022-11-09 23:11:00】
【文章问题反馈报告电话/客服:】

欢迎 发表评论:

文章目录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