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排行榜
北京限行第一次免罚_北京限行多久罚一次
2022-08-152025上海国5车上沪牌最新规定
2022-09-012025年汽车限行城市规定一览表
2022-09-03央视怒批电动车新国标_媒体如何看待电动车新国标
2022-09-192025年沪牌还值钱吗_沪牌凉凉了吗
2022-08-31电动自行车电池该怎么选?告别选择困难症,看这一篇就够了!
2022-09-20
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
日前,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市委常委、副市长张为介绍了新一轮《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相关情况,市交通委主任于福林,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华杰,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汤文侃,市规划资源局副局长张玉鑫,市公安局交警总队副总队长季颖秋共同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背景情况
《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是未来十年上海交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推进上海交通工作的“行动指南”,也是促进交通领域社会共治的“倡议书”。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在相关主管部门牵头下,分别于2002、2013年颁布了两轮白皮书,对凝聚交通发展共识、提升交通服务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自2013年白皮书发布以来,经过多年努力,上海“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综合交通体系更加完善高效,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跻身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排名全球前三,同时还成为首批“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总的来看,上一轮白皮书提出的“安全、畅达、高效、绿色、文明”五大目标基本实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形势新任务对上海交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我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加速构建,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也进入关键时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交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就必须在行动上冲锋在前、能力上适度超前、发展上率先突破、作用上先行引领,以此来更好支撑上海城市发展。为此,本市启动了新一轮白皮书编制工作,相关委办局、在沪交通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广大市民共同参与,历时3年编制完成,形成了新一轮《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
主要内容
白皮书总体框架可以概括为“1+3+12”,即1个总体目标、3个战略取向、12个板块的政策导向。
1个总体目标是构筑“人本、高效、智慧、绿色、韧性”的国际大都市高质量一体化交通,为建设“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领先”的交通强市奠定坚实基础。其中,“人本”即“以人为本”。未来十年,上海要更好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让交通出行更加便利,方式更加丰富,中心城平均通勤时间控制在45分钟以内,极端通勤(超过60分钟)人口比例进一步降低;同时,全龄友好性显著提升,交通秩序和安全显著改善。“高效”即“以效为先”。未来十年,要建成融入国家交通网络主骨架、支撑长三角区域交通一体化、与上海城市空间布局相协调、多种方式融合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实现长三角主要城市2小时可达,上海大都市圈主要城市1.5小时可达。“智慧”即“以智为擎”。未来十年,要基本建成“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交通工具自动化、交通服务管家化、交通治理孪生化”的智慧交通体系,全面实现出行“一票制”、货运“一单制”、付费“一码通”。“绿色”即“以绿为底”。未来十年,绿色出行体系要更加健全,中心城绿色交通(轨道交通、公共汽电车、轮渡、自行车和步行)出行比例不低于75%。货运结构要更加优化,新能源、清洁能源应用比例显著提升,交通生态环境影响持续好转。“韧性”即“以韧为基”。未来十年,要动态适应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公共卫生事件等外部扰动对交通系统的影响,打造更具弹性和适应性的基础设施和运输服务体系,应急处置和快速恢复能力显著提升,保障城市交通正常运行和国际国内物流供应链畅通。
3个战略取向,即要做到“三个坚持”。未来十年,上海将坚持综合交通统筹融合发展,强化交通空间与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统筹,强化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强化交通与互联网、旅游等产业融合,强化多种交通方式融合发展。将坚持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优先发展,在用地、投资、建设、路权、服务等方面,充分体现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优先,综合施策降低小客车出行依赖,让绿色出行成为新时尚。将坚持迭代升级引领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强化科技赋能、优化治理体系,推动上海交通更智慧、更绿色、更具韧性。
12个板块的政策导向,为上海未来十年交通更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一是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影响力,增强双循环链接能力。持续巩固国际海空枢纽地位,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从“基本建成”向“全面建成”迈进。具体包括:巩固提升辐射全球的航运枢纽港地位、建设最具影响力的世界级航空枢纽、提升航运服务能级和国际影响力等三方面行动。
二是推动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发展,引领区域提升全球竞争力。以协同发展机制为牵引,推进交通设施与服务互联互通。具体包括: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提升公路网络和运输服务能力、完善水运网络和码头布局、创新区域一体化交通协同发展机制等四方面行动。
三是完善市域交通体系,支撑市域发展空间格局优化重塑。以公共交通发展为主导,因地制宜完善不同区域的交通体系。具体包括:打造相对独立的新城综合交通体系、提升主城区交通承载力和时效性、完善新市镇和乡村交通体系、强化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等四方面行动。
四是打造集约多元的客运服务体系,提升交通出行体验。完善“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地面公交为基础、轮渡为特色、出租汽车为补充、共享出行为拓展”的多层次一体化客运服务体系。具体包括:打造高效可靠、功能融合的轨道交通服务,打造层次清晰、便捷舒适的地面公交服务,打造宜行宜游、特色鲜明的水上客运服务,打造规模合理、体验良好的出租汽车服务,打造灵活多样、规范有序的共享出行服务,推进多种客运交通方式融合发展等六方面行动。
五是打造动静平衡、运行高效的道路交通。培育“理性购车、合理用车、有序停车”理念,保持道路交通运行状况在合理水平。具体包括:引导车辆有序发展和使用、提升道路通行效率、优化停车供给和服务等三方面行动。
六是打造全龄友好、活力四射的慢行交通。坚持慢行交通路权优先、空间连续完整,加强与城市公共空间贯通融合,持续提升慢行交通品质。具体包括:打造宜行宜骑的慢行交通网络、营造全龄友好的慢行交通环境、塑造人性化高品质的慢行交通空间等三方面行动。
七是打造高效货运体系,助力畅通经济循环。持续优化货运结构,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减少货运对城市生活环境的影响。具体包括:优化调整货运结构、提升城市配送服务水平、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促进货运与城市协调发展等四方面行动。
八是强化规建管养一体化,保障设施健康服役。进一步提升设施规建管养水平,增强设施的耐久性、可靠性。具体包括:推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强智能建造与养护、完善建设与养护行业管理等三方面行动。
九是构建智慧交通发展体系,创造数字交通服务新体验。聚焦交通服务、设施、治理等领域,推进交通系统迭代升级。具体包括:推进交通设施装备智能化、创造智慧现代服务体验、实现数字孪生交通治理、营造开放合作创新生态等四方面行动。
十是促进绿色交通发展,推进交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统筹能源消耗、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通过综合施策,进一步降低交通生态环境影响。具体包括: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加快交通能源结构转型、提升交通领域节能治污能力、构建交通碳排放治理体系等四方面行动。
十一是打造平安交通,增强交通系统韧性。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源头管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夯实交通安全基础,提升风险应对能力。具体包括:健全安全治理体系、强化交通本质安全与运行安全、加强道路交通秩序管理、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和系统韧性四方面行动。
十二是优化交通治理体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构建超大城市综合交通社会共治格局,推动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营造优良交通发展环境。具体包括:推进法治交通建设、完善交通市场体系、构建社会共治体系、打造交通人才高地等四方面行动。
下一步,上海将全力推进白皮书中各项政策措施落地,为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坚强的交通支撑和服务保障。
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2022
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上海于2002年、2013年相继颁布《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近期新一轮《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2022版)》(下文简称《白皮书》)已编制完成。
作为未来十年上海交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有何提法?上海交通发展将有哪些目标、战略和行动?10月13日,上海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张为表示,《白皮书》的总体目标是构筑“人本、高效、智慧、绿色、韧性”的国际大都市高质量一体化交通。
南都注意到,和上一轮《白皮书》提出的“安全、畅达、高效、绿色、文明”五大目标相比,2022版保留了“绿色”和“高效”这两个关键词,这体现了上海交通的“以绿为底”和“以效为先”。
10月13日,上海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交通发展相关情况。
让绿色出行成为新时尚
中心城绿色交通出行比例不低于75%
张为介绍,“绿色”即“以绿为底”。未来十年,上海的绿色出行体系要更加健全,中心城绿色交通(轨道交通、公共汽电车、轮渡、自行车和步行)出行比例不低于75%。货运结构要更加优化,新能源、清洁能源应用比例显著提升,交通生态环境影响持续好转。
《白皮书》明确,未来十年,上海中心城平均通勤时间控制在45分钟以内,极端通勤(超过60分钟)人口比例进一步降低。
“我们将坚持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优先发展,在用地、投资、建设、路权、服务等方面,充分体现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优先,综合施策降低小客车出行依赖,让绿色出行成为新时尚。”张为称。
促进绿色交通发展,也是交通领域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必经之路。张为表示,将统筹能源消耗、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通过综合施策,进一步降低交通生态环境影响。具体包括: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加快交通能源结构转型、提升交通领域节能治污能力、构建交通碳排放治理体系等四方面行动。
值得一提的是,慢行交通在本轮白皮书中被提升到优先发展的地位。所谓慢行交通,指的是步行、自行车、公交等慢速出行方式。上海市交通委主任于福林称,将结合城市更新、15分钟生活圈打造,全方位营造宜行宜骑、全龄友好、空间融合的慢行交通环境。
慢行交通也将切实提升市民的出行体验感。于福林认为,慢行网络更通达、更连贯,秩序更规范、更文明,空间与生态、生活、人文等呼应融合。他提到,尤其要依托新城水系、名园等资源禀赋,打造各具特色的高品质慢行网络。
列车行驶在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北段延伸工程花桥段(上海安亭站至昆山花桥站)兆丰路站附近(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
支撑长三角区域交通一体化
实现上海大都市圈主要城市1.5小时可达
张为介绍,“高效”即“以效为先”。未来十年,上海要建成融入国家交通网络主骨架、支撑长三角区域交通一体化、与上海城市空间布局相协调、多种方式融合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实现长三角主要城市2小时可达,上海大都市圈主要城市1.5小时可达。
“轨道上的长三角”正在提速。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华杰称,加快推进沪渝蓉、沪乍杭、沪通、沪苏湖等铁路建设,形成“五向十二线”干线铁路通道,更好融入国家铁路网;全力推进上海东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打造新时代国际开放门户枢纽新标杆;加强市域铁路与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衔接,推进嘉闵线北延伸、上海示范区线、金山至平湖线等项目建设;推进既有铁路线站资源改造利用,挖掘现有普速铁路富余运力服务市域出行。
不仅是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上海也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王华杰称,聚焦“竞争力”和“影响力”,持续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服务能级,增强双循环链接能力。海港方面,持续推动既有港区功能布局调整,加快推进小洋山北作业区项目建设,打造高效畅达集疏运体系,增强海港的区域联动和辐射能力,进一步巩固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全球第一的领先地位。
空港方面,持续建设世界一流的航空枢纽设施,加快推进浦东国际机场四期扩建工程建设,全面建设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打造世界级航线网络和洲际转运中心。
同时,全面提升航运服务能级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拓展航运衍生服务新空间新业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上海航运服务品牌;深化航运制度创新,实施更加开放的国际运输管理,积极参与国际航运规则制定,办好“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