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开车指南 正文内容

汽车部件定期检查_6个关键部位自查指南

册册睿 开车指南 2022-08-26 22:08:57 371 0

“磨刀不误砍柴工”,这话放在汽车保养上同样适用。你以为只是小事?关键时刻掉链子,那可真是拿命在赌。别等故障灯亮了才追悔莫及,那点“秋后算账”的维修费,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所以,与其等问题爆发,不如未雨绸缪,定期给爱车做个“体检”,尤其是这6个关键部位的自查,能帮你省下不少麻烦,更重要的是,保障行车安全。

1. 轮胎:行车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轮胎,这四个与地面“亲密接触”的部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们不仅承载着整车的重量,还要负责抓地、减震、排水等一系列任务。别小看日常检查,有时候一个小石子、一个细微的裂纹,都可能是潜在的危险。

  • 胎压是生命线: 胎压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轮胎的性能和寿命,甚至引发爆胎。别光靠肉眼看,准备一个胎压计,每周都测一下。记住,不同车型、不同载重情况下的标准胎压是不同的,具体数值请参照车辆用户手册或者车门B柱上的标识。网上随便搜个“汽车标准胎压表”,对照自己的车型就清楚了。保持胎压正常,不仅安全,还能省油,何乐而不为?
  • 花纹深度和磨损标记: 轮胎花纹的主要作用是排水,花纹深度不足会严重影响湿地抓地力,增加侧滑风险。大部分轮胎上都有磨损标记,通常是一个小凸起。如果胎面已经磨损到与这个标记齐平,那就必须更换了。别心存侥幸,拿一枚一元硬币,垂直插入胎纹,如果能看到袁大头头像的完整衣领,那说明花纹深度还行,如果连衣领都看不见了,就得考虑换胎了。当然,这只是个土办法,最准确的还是看磨损标记或者使用专业的胎纹深度计。根据国家规定,轮胎花纹深度低于1.6毫米就必须更换了。
  • 检查有无损伤: 定期检查轮胎侧壁和胎面是否有裂纹、鼓包、割伤或者嵌入的异物。有时候,一个小小的鼓包可能意味着轮胎内部结构已经受损,随时有爆胎的风险。如果发现任何异常,立刻去专业维修店检查。
  • 更换周期: 一般来说,轮胎的更换周期是5到8万公里,或者使用年限达到5年左右,即使看起来磨损不严重,橡胶也会老化。 如果侧壁出现裂纹,那更是要及时更换。 另外,建议轮胎成对更换,保持车辆的平衡性。

2. 刹车系统:关键时刻“拉你一把”

刹车系统是汽车安全的核心,它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脚下的刹车踏板轻描淡写地一踩,背后却是刹车片、刹车盘、刹车油等多部件的协同工作。

  • 刹车片磨损: 这是最常见的刹车问题。刹车片是消耗品,随着使用会逐渐变薄。大多数刹车片都有磨损报警片,当磨损到一定程度时会发出刺耳的声音提醒你。不过,更靠谱的办法是定期肉眼检查。新刹车片厚度通常在1.5厘米左右,当肉眼观察厚度只剩下原来三分之一(约0.5厘米)时,就该准备更换了。 有些说法是厚度不足3毫米时,在灯光下会透出金属光泽,这也可以作为参考。 建议每行驶5000公里就检查一次刹车片。 前刹车片磨损通常比后刹车片快,一般前刹车片建议每3万公里检查更换,后刹车片每6万公里检查更换。
  • 刹车盘: 刹车盘比刹车片耐磨,通常更换2-3次刹车片后,就需要更换一次刹车盘。 检查刹车盘是否有异常磨损、裂纹或变形。
  • 刹车油: 刹车油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导致沸点降低,影响刹车性能,尤其是在长时间连续刹车时更容易出现“刹车失灵”的情况。 定期检查刹车油液位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如果液位过低,可能意味着刹车片过度磨损或者系统有泄漏。 刹车油一般需要定期更换,具体周期参考车辆保养手册。技师会使用仪器检查刹车油液位和颜色,甚至含水率。 如果闻到焦糊味或者刹车踏板感觉异常,要及时检查刹车系统。 暴雨涉水后,刹车油进水更是危险信号,可能导致刹车失灵甚至自燃。

3. 各种油液:流淌在车辆体内的“血液”

汽车内部有各种各样的液体在循环流动,它们就像人体的血液一样重要。机油、冷却液、助力转向液、玻璃水等等,每一种都扮演着特定的角色。定期检查这些液体的液位和状态,是维持车辆良好运行的基础。

  • 机油: 大家都知道机油的重要性,它负责润滑、清洁、冷却发动机。定期检查机油液位是否在油尺的正常范围内,以及机油的颜色和状态。如果机油中有杂质或者汽油味,或者排气呈现淡蓝色,可能意味着发动机存在问题。
  • 冷却液: 冷却液(也叫防冻液)负责给发动机散热,防止发动机过热。检查冷却液液位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如果液位过低,可能是冷却系统有泄漏。 冷却液一般需要定期更换,不同类型的冷却液更换周期不同,长效冷却液使用周期更长。 添加冷却液时要注意颜色与原车一致。
  • 助力转向液: 对于液压助力转向系统而言,助力转向液的液位和状态也很重要。液位过低可能导致转向沉重或异响。
  • 玻璃水: 这个就比较简单了,及时补充,保持前挡风玻璃的清洁,确保雨刮器能正常工作。

4. 灯光系统:夜行和信号的“眼睛”

全车的灯光不仅仅是为了夜间照明,更是你与外界交流的“语言”,比如转向灯、刹车灯。确保所有灯光正常工作,是行车安全的基本要求。

  • 检查所有灯光: 包括前大灯(远近光)、示宽灯、转向灯、刹车灯、倒车灯、雾灯等等。检查灯光亮度是否正常,有没有闪烁或不亮的情况。 别忘了检查车内仪表盘的指示灯是否正常熄灭,如果故障指示灯亮起,需要及时排查问题。
  • 灯泡寿命: 一般汽车灯泡的使用寿命在两三年左右,如果使用超过年限,最好及时更换,避免突然失效。

5. 皮带和软管:容易被忽视的“连接者”

发动机舱里的皮带和软管就像车辆的“血管”和“筋骨”,连接着各个重要部件,传递动力或输送流体。它们长时间处于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容易老化和磨损。

  • 皮带检查: 检查皮带是否有裂纹、磨损或松弛。 尤其是正时皮带,如果损坏,可能导致发动机报废,建议按照厂家推荐的周期(通常是6万公里或4年左右)更换。 如果车辆使用的是正时链条,则无需像正时皮带那样频繁更换。 风扇皮带的松紧度也需要检查。
  • 软管检查: 检查冷却系统、燃油系统、助力转向系统等的软管是否有老化、裂纹、渗漏或破损。 特别是涡轮增压器的软管,工作环境温度高,更需要注意检查。 暴雨涉水后,底盘的油管和排气管也需要重点检查,防止锈蚀漏油引发自燃。

6. 雨刮器:雨雾天气下的“守护者”

雨刮器在雨天、雾天或者需要清洁前挡风玻璃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确保雨刮器刮得干净、动作流畅,是保障清晰视野的前提。

  • 检查刮片状态: 检查雨刮片橡胶条是否有老化、硬化、裂纹或变形。可以用手指摸一下雨刮片橡胶,如果感觉发硬或者有裂纹,就需要更换了。 如果喷出玻璃水,雨刮器刮过后挡风玻璃上留下水痕或者有划痕,就表示雨刮片老化了。
  • 检查工作情况: 启动雨刮器,听听是否有异常响声,观察刮水是否流畅、有没有跳动或者漏刮的现象。 如果声音很大,可能意味着雨刮器对玻璃的压力过大,需要调整。 如果雨刮片不能与玻璃紧密贴合,刮不干净,可能是雨刮臂的问题,需要更换整个雨刮臂。
  • 更换周期: 雨刮片是易损件,长时间暴露在阳光、雨水和空气中会逐渐老化。建议每年更换一次橡胶条,多雨地区或者使用频率高的可以适当缩短更换周期。 避免无水干刮,这会损坏雨刮片和雨刮电机。

写在最后:

车辆的定期检查和维护,就像我们定期体检一样,是为了防患于未然。别等到小问题拖成大毛病,那时候付出的成本和精力就远不止“两分装逼”那么简单了。掌握这6个关键部位的自查方法,配合定期的专业保养,才能让你的爱车始终保持最佳状态,一路平安。毕竟,每一次安全抵达,都离不开你对车辆的那份责任与用心。

引用来源:

  • 汽车之家:车辆日常检查内容有哪些
  • 易车百科:什么是汽车日常维护
  • 有驾:3分钟学会自查!新能源车电池健康度查询
  • 中国网:雨刷保养和使用夏季多雨不知道怎么行
  • 车吉祥:车辆易损件维护周期表
  • 真车评:新能源汽车电池报告4种高效查询法,全国通用!
  • 易车百科:日常车辆检查维护项目
  • 车辆日常检查保养基础常识
  • 车家号:汽车年审全套流程,一文给你讲清楚
  • 怎么查询新能源电池报告?分享5种方法,全面了解电池健康情况!
  • 有驾:新能源二手车电池怎么鉴定?教你一招查询电池报告,了解电池状态
  • 车家号:汽车上的易损件多久更换一次,告诉你详细时间与注意事项
  • 和讯网:如何判断汽车电池是否有电?这种判断方法有哪些关键点和建议?
  • 汽车维护与保养都包含哪些项目?
  • 凤凰网汽车:用车指南:雨刮器保养有诀窍
  • 慧聪汽服网:汽车易损件有哪些?
  • Champion:更换无骨雨刷
  • 和讯网:如何进行君越的自检以确保行车安全?
  • 中国网:汽车易损件更换周期要知道雨刮片需每年换
  • 汽车之家:汽车定期维护分为哪三种
  • 真车评:老司机忠告:车上这几处必须定期检查,全是拿命换来的教训
  • 真车评:暴雨后必须检查的六个汽车部位!忽视任何一处都可能自燃!
  • Tesla Service:雨刮片- 调整
  • 玩车教授:请收藏汽车易损件更换周期大全
  • 汽车之家:如何检查雨刮片异响?
  • NY DMV:第11 节行车前车辆检查考试
  • 常州市人民政府:安全驾驶基础知识
  • Viton™ 氟橡胶:提高汽车涡轮增压器软管的耐用性
  • Dayco Aftermarket Global:正时系统故障分析
  • 动力转向系统检查
【今日审核编辑:册册睿】
【最后审核时间:2022-08-26 22:08:57】
【文章问题反馈报告电话/客服:】

欢迎 发表评论:

文章目录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