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排行榜
北京限行第一次免罚_新手必知的限行处罚规则详解
2022-08-152025上海国5车上沪牌最新规定
2022-09-012025年汽车限行城市规定一览表
2022-09-03央视怒批电动车新国标_媒体如何看待电动车新国标
2022-09-192025年沪牌还值钱吗_沪牌凉凉了吗
2022-08-31电动自行车电池该怎么选?告别选择困难症,看这一篇就够了!
2022-09-20
2025年5月13日晚,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空袭”了北京部分地区,有些冰雹个头堪比鸽子蛋,甚至鸡蛋大小,着实让不少车主惊出一身冷汗。面对这“天降横祸”,许多司机纷纷选择将车停在立交桥或过街天桥下躲避,试图为爱车寻得一方“避风港”。然而,这一举动却导致桥下道路迅速“梗阻”,后方车辆排起长龙,喇叭声此起彼伏,场面一度十分混乱。这种“教科书式”的避险操作,究竟是情有可原的“紧急避险”,还是顾此失彼的“添堵”行为?一时间,网上吵翻了天。
“人在囧途”:桥下避险引爆网友激辩
“这算正常避险吧?冰雹那么大,硬往前开,车玻璃要是被砸了,搞不好还会出更大的交通事故!”部分网友对桥下停车表示理解,认为在极端天气下,保护车辆和人身安全是首要任务。
然而,更多的声音则持反对意见。“他自己是躲桥底下了,把后面一长串车都堵死,让大家的爱车一起‘享受’冰雹浴,这叫哪门子避险?”“万一后面有救护车、消防车这种十万火急的车辆,被堵在后面怎么办?这不是耽误事儿嘛!”“我这眼看拐个弯就到家了,结果被堵在路上,冰雹噼里啪啦砸下来,损失更大了,这账找谁算?”一时间,社交媒体上充满了对这种“自私避险”行为的声讨。
律师解读:“紧急避险”虽可为,但有边界
那么,从法律角度看,这种桥下停车占道的行为到底合不合法?算不算“紧急避险”呢?我们来听听专业律师怎么说。
什么是“紧急避险”?
北京广衡律师事务所主任赵三平律师指出,冰雹天气属于自然危险,车主为保护车辆安全选择停靠桥下,确实符合“紧急避险”的特征。所谓“紧急避险”,通俗点讲,就是为了让国家、集体或个人的“宝贝”(比如人身安全、财产)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迫不得已采取的一种措施。
不过,这“紧急避险”可不是随便说的,它得满足几个“硬核”条件:
危险正在发生:比如冰雹正噼里啪啦往下砸。
避险行为具有不得已性:也就是当时没别的更好办法了,只能这么干。
保全的利益大于损害的利益:简单说,就是你为了保住西瓜,不能丢了芝麻还顺带踩烂一片玉米地。你的车重要,但不能因为避险就完全堵死道路,影响更多人的通行和安全。
避险措施未超过必要限度:不能“防卫过当”,比如为了躲小冰雹就把主干道堵死好几个小时。
相关法律法规怎么说?
赵律师提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在交叉路口、铁路道口、桥梁、隧道等特定路段是禁止停车的。北京市的相关法规也对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的违规停车行为有明确的处罚规定,通常是罚款200元人民币。
“正常情况下,桥下停车肯定违规,”赵律师强调,“但在冰雹这种极端天气下,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避险不当,可能要“背锅”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82条对紧急避险有明确规定:
如果危险是自然原因引起的(比如这次的冰雹),紧急避险人原则上不承担民事责任,或者只给适当补偿。
但是,如果紧急避险时采取的措施不恰当,或者超过了必要的限度,造成了不应该发生的损害,那么紧急避险人就得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了。
赵律师举例说:“如果你为了躲冰雹,直接把路堵死了,导致后面的车因为你的行为遭受了严重损失,比如被后车追尾,或者因为延误造成了其他经济损失,那你就可能因为‘措施不当’而需要承担责任了。”
北京京臻律师事务所的冯荣芝律师也表达了类似观点。她认为,如果冰雹大到足以直接砸坏车辆、威胁行车安全,司机短暂停靠桥下避险具有一定的正当性。但如果附近有停车场或其他更合适的避险空间,或者这种停靠行为导致主干道彻底瘫痪、妨碍了应急救援(比如救护车、消防车通行),那就可能超出了法律允许的避险边界。
冯律师强调“最小损害原则”:驾驶员应优先选择其他区域避险。如果实在没办法必须在桥下等处占道停留,也要确保是短暂停留,车辆能随时挪动,并且要主动配合交警疏导。特别关键的一点是,如果后方出现救护车、消防车等特种车辆,避险车辆必须无条件让行,否则将面临法律追究。
中国政法大学可持续交通创新中心研究员郑飞也认为,临时停车避险可以理解,毕竟“法律不能强人所难”。但他也强调,如果桥下空间足够,避险车辆应该尽量靠边,给其他车辆尤其是紧急车辆留出通道。如果长时间停靠,甚至引发交通拥堵或事故,超出了必要的避险限度,就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和民事责任。
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的张柱庭教授则提出了“比例原则”:避险行为所保护的利益,要和可能造成的损害相称。如果为了芝麻大的利益,造成了西瓜大的损害,那就不合适了。
冰雹天气行车“求生指南”:交警蜀黍来支招
既然桥下乱停车有风险,那么开车时突遇冰雹,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首都机场公安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分局交警支队的彭箭警官给出了以下专业建议,堪称“保命指南”:
减速慢行,亮起“信号灯”:遇到冰雹,第一时间降低车速,同时打开双闪警示灯和示廓灯。慢点开,不仅能更好地控制车辆,也能减少冰雹对车辆的冲击力,降低“破相”风险。
寻找“避风港”,但别钻树底下:赶紧找安全的室内停车场或者有遮蔽物的合适停车区域。切记,不要把车停在摇摇欲坠的大树下,万一树枝被冰雹砸断或者树被风刮倒,那可真是“雪上加霜”了。
“声东击西”,保护关键部位:如果实在找不到合适的躲避场所,可以尝试将车辆的重要部位,如发动机舱、驾驶室等,尽量背向冰雹来袭的方向,减少对这些“心脏”部位的直接冲击。
车内暂避,注意防护:在室外停车时,冰雹期间最好待在车内别下车,因为冰雹对人体的伤害可能比对车更大。车内相对安全,驾乘人员可以尽量转移到后排座位,并用后备箱里的车衣、坐垫等有缓冲效果的物品遮挡一下前后风挡玻璃,做点“软保护”。
事后检查,及时报险维修:冰雹过后,务必仔细检查车辆外观、玻璃、轮胎等部位是否有损伤。如果爱车不幸“挂彩”,应及时联系保险公司进行理赔,并到专业的维修店进行修理。
爱车被砸,保险赔不赔?
说到理赔,很多车主关心:这被冰雹砸坏的车,保险公司给赔吗?
答案是:得看你上的是什么险种。
自2020年车险综合改革之后,像冰雹、暴雨、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造成的车辆损失,基本上都明确纳入了车损险的保障范围。也就是说,如果你购买了车损险,那么冰雹把车身砸出坑、玻璃砸碎了,保险公司是会负责赔偿的。
但如果你只买了交强险(这是国家强制买的,主要赔对方)或者第三者责任险(也是赔对方的),那对于自己车辆被冰雹砸的损失,保险公司就不负责赔偿了。
所以,冰雹过后,赶紧翻翻你的保单,看看有没有投保车损险吧!
冰雹避险Q&A小课堂
Q1:桥下停车躲冰雹,到底算不算紧急避险?
A: 有可能算,但前提是符合紧急避险的各项法定条件,比如危险确实正在发生、没有其他更合适的避险方式、避险行为没有超过必要限度,并且不能因此造成更严重的交通堵塞或妨碍公共安全。简单说,就是“情非得已”且“尽量不扰民”。
Q2:如果因为我躲冰雹把路堵了,造成了其他车辆损失或交通大瘫痪,我要负责吗?
A: 很可能需要。如果因为你的避险行为“不当”或“超限度”,给别人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或者严重扰乱了公共秩序,根据《民法典》和《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规定,你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甚至面临交通管理部门的行政处罚。
Q3:冰雹天气开车,最重要的几点注意事项是什么?
A: 1. 降速开灯;2. 尽快寻找安全遮蔽处(如室内停车场),避开大树;3. 如无处可躲,尽量让车辆关键部位背向冰雹;4. 人员待在车内,可用物品适当遮挡玻璃;5. 事后检查车辆,有车损险及时报案。
Q4:我的车买了车损险,被冰雹砸了,保险公司一定会赔吗?
A: 一般来说,在购买了车损险的情况下,因冰雹造成的车辆损失属于保险责任范围,保险公司会进行赔偿。但具体赔偿流程和金额还需根据保险合同条款以及实际损失情况来确定。建议及时报案并配合保险公司查勘定损。
总结:避险有道,安全与秩序并重
总而言之,在突如其来的冰雹等极端天气面前,司机选择临时停车避险是人之常情,法律也赋予了公民紧急避险的权利。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任性”停车,将自己的安全建立在妨碍他人、扰乱公共秩序的基础上。
真正的“明哲保身”,是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同时,尽可能考虑到他人的通行权利和公共安全,遵守“最小损害原则”和“比例原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选择规范的停车场或不影响交通的地点避险。如果情况紧急,确需在桥下等特殊位置临时停车,也应尽量靠边,开启警示灯,并随时准备为执行紧急任务的特种车辆让行。
毕竟,道路是公共资源,安全畅通的交通环境需要每一个人共同维护。下次再遇到类似情况,希望每位司机都能做出更理智、更负责任的选择,让“避风港”不成“添堵点”。
参考来源:
央广网在北京日报客户端发表的文章,标题为《车辆桥下堵路躲冰雹引争论,律师:避险不当造成损害应担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
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
【最后审核时间:2025-05-15 01:05:43】
【文章问题反馈报告电话/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