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开车指南 正文内容

北斗卫星替代GPS(北斗卫星普及了吗)

册册睿 开车指南 2022-10-26 13:10:18 131 0

北斗卫星替代GPS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0月25日讯10月25日下午,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铁四院)发布北斗科研创新成果——基于北斗导航系统的铁路及航运领域应用技术研究。该成果解决了我国铁路建设和运维期测量、定位过去完全依赖GPS的问题,实现北斗全替代。

北斗卫星替代GPS(北斗卫星普及了吗) 第1张

中国高铁发展迅猛。建设及运维过程中,因其跨度大、地质环境复杂,需要建立大范围高精度控制网并对铁路轨道进行精确测量。高速铁路只有具备精确的几何线性参数,才能确保列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长期以来,铁路工程的测量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监测等各个领域涉及导航定位技术的,仍以GPS导航定位技术为主,存在地下空间无信号覆盖、不够精准等问题。

2018年11月9日,由铁四院牵头,铁一院、铁五院、上海院、中铁港航局参研的《基于北斗导航系统的铁路及航运领域应用技术研究》项目正式启动。项目由4个子课题组成,涵盖铁路、航运领域,涉及北斗铁路工程控制测量标准体系研究、工程测量技术应用研究、智能监测技术研究以及其衍生的北斗网格码技术,是我国交通领域探索“中国方案”的一次突破创新。

铁四院勘察院副总工程师闵阳介绍,该项目课题组由20多人组成,其中博士7名。课题组先后在赣江特大桥及峡江边坡、长赣、滁宁铁路、川藏铁路等铁路项目中开展了大量的课题实验,并取得丰硕成果。

铁四院勘察院测绘三所所长李猛介绍,以前铁路工程勘测,多为人工勘测,500公里长的道路要分五段,平均每段需要至少50名勘测人员,大约3个月时间勘测完。如今,引入北斗导航系统,可依靠激光雷达、倾斜摄影等技术进行铁路勘测,形成新的精密控制测量体系,节约铁路建设成本,提高铁路工程测量效率。

目前,这一成果已应用于编制完成的《武汉城市交通框架网》中。(长江日报记者汪文汉 通讯员刘博 张启山)

北斗卫星普及了吗

其实,现在北斗的普及度还是挺高的,只不过可能不少人在使用,但是并不知道而已。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有着非常必要性。

对于一个大国而言,有自己的全球定位系统,是非常必要的。我在通信业里,就通信业而言,一些制式的基站是需要精确的定时的。比如CDMA制式,还有一些TDD制式的基站。记得当年美国GPS卫星系统升级,就到了大面积的电信的CDMA基站出现了GPS告警,影响了基站的使用。

现在北斗以及在很多行业里得到了应用,而且就个人而言,基本上智能手机也是支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

就通信业而言,现在通信业的GPS天线,现在都是支持美国GPS以及中国北斗的双模GPS天线,通信业已经完成了原本单GPS天线的替换工作。通信是基础设施,是国之根本,这块还是非常重要的。

其实就GPS这块,可能部分用户不理解。GPS是全球定位系统的缩写,就现在来看,全球一共有四套GPS系统,分别是美国的GPS、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欧洲的伽利略系统,并不是一提到GPS,就一定是美国的GPS,这个只是它起的名字占便宜的原因。

现在我们的手机,支持的定位系统,是手机内置的硬件芯片决定的。而除了苹果之外的智能手机,大多数都是支持多种定位系统混合定位的,最次的也是支持GPS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双系统混合定位,其实这些在手机参数中都可以看到。

而且,使用一些软件,比如北斗伴、GPS Test、cellular-z也可以看到手机支持并且使用了那些定位系统的卫星进行定位。

总而言之,现在北斗的使用其实还是比较广泛的,不少人已经使用了,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

欢迎 发表评论:

文章目录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