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开车指南 正文内容

新国标电动车限速解除_25km/h限速破解方法详解

册册睿 开车指南 2022-11-01 21:11:54 808 0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的实施,让最高时速不得超过25公里/小时的规定成为强制性标准,旨在提升道路交通安全。然而,不少车主出于对速度和效率的追求,试图解除这一限速,这不仅存在安全隐患,也触及法律红线。

新国标电动车:安全与效率的“平衡木”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以其便捷、经济的特点,成为中国城乡居民短途出行的重要工具,全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超过3.5亿辆,相当于每4个人中就拥有一辆“小电驴”。 然而,随之而来的超速、非法改装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导致交通事故频发,甚至引发火灾,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根据央视新闻报道,因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呈现年均10%以上的增长速度。

为了规范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保障公众出行安全,中国政府于2019年4月15日正式实施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18),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新国标”。 新国标对电动自行车的各项参数都进行了严格规定,其中最受关注的核心要求之一就是:电动自行车的最高设计车速不得超过25公里/小时,且必须具备脚踏骑行功能(新修订的标准对电驱动车辆不再强制要求脚踏功能,但电助力模式仍需保留)。 此外,还对整车重量(含电池不得超过55公斤,铅蓄电池车型放宽至63公斤)、电机功率(不超过400瓦)、电池电压(不超过48伏)等做出了明确限定,并要求车辆本身具有防篡改设计,以防止后期改装。

这些严苛的规定,就像给电动自行车戴上了“紧箍咒”,初衷无疑是好的,是为了让“小电驴”在非机动车道上行驶时,能更好地与行人和自行车和谐共处,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用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副所长杨新苗的话说,十次事故九次快,解除限速装置,破坏了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性能,将危及骑乘人的安全,因为当车速超过30公里/小时,事故致死率会激增,很多人因此死于颅脑损伤。

然而,25公里/小时的限速也引发了一些争议。一些消费者和业内人士认为,这个速度在实际通勤中显得有些慢,甚至有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公开表示,25公里/小时的电动自行车可能还跑不过自行车,不符合实际使用需求,容易将需求推向“灰色地带”。 正是这种“慢”与“快”的矛盾,催生了大量关于“解除限速”的需求。

25km/h限速背后的“猫腻”:为何车主热衷“破解”?

尽管新国标的实施已经板上钉钉,但“解除限速”却成了行业内一个公开的“秘密”。 究其原因,无非是以下几点:

  • 通勤效率的考量: 在一些城市,通勤距离较长,25公里/小时的时速对于赶时间上班、送外卖、送快递的群体来说,确实显得捉襟见肘。对于外卖骑手而言,时间就是金钱,超速抢单已是普遍现象。
  • 骑行体验的追求: 有些车主习惯了过去超标电动车的速度,认为25公里/小时的速度“不过瘾”,希望获得更“畅快”的骑行体验。
  • 市场供需的驱动: 正是由于存在这样的市场需求,一些不法商家为了销量,铤而走险,提供非法改装服务。甚至有媒体报道,一些电动车门店会主动询问顾客是否需要解除限速,甚至提供“先上牌,后解速”的“套路”以规避监管。

“破解”之术:原理与常见操作

电动自行车在出厂时,为了符合国家标准,通常会在控制器中设置限速。这个控制器就像车辆的“大脑”,通过调整电流输出来影响电机转速,从而控制车速。 想要“解除限速”,核心就是绕过或修改这个“大脑”的设定。

市面上流传的“解除限速”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再次强调:这些方法均属非法改装,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和法律风险,不建议尝试):

  1. “拔线法”: 对于一些较老的电动车或部分厂家为了应付检查而预留的“后门”,控制器上会有一根专门的限速线(通常是白色,也有个别是蓝色或黑白相间)。 将这根线拔掉,车辆的最高时速就能有所提升。这种方式比较简单粗暴,但随着新国标的严格执行和技术升级,这种“物理漏洞”正逐渐被堵上。
  2. “解码器解锁”或“软件调试”: 随着技术发展,现在的电动车控制器通常通过内部程序来控制车速。一些不法商家或个人会利用专门的“解码器”或电脑软件,连接到电动车控制器,修改其内部的限速参数,从而解除速度限制。这种方式通常可以调整车辆的供电电流上限,让400W的电机释放出更大的功率,使车速提升到50公里/小时甚至更高。
  3. “捏刹车转把法”: 网上也流传着一种通过特定操作组合(如按住刹车、转动转把、开关电源锁等)来解除限速的方法,声称可以临时或永久性地解除限速。这通常是利用控制器内部的“学习模式”或“调试模式”来实现的,不同品牌的电动车操作方法可能有所不同。
  4. 更换核心部件: 更为彻底的“改装”手段是直接更换电动自行车的重要部件,例如更换大功率电机、更大容量的蓄电池(如将48V更换为60V或72V)、以及支持更高功率输出的控制器等。这种“硬件改装”能从根本上提升车辆的动力性能,但同时也意味着对车辆原始设计参数的彻底破坏。

“提速”的代价:安全与法律的双重风险

私自解除电动车限速,就像给一匹“温顺”的马打了兴奋剂,后果不堪设想。这种“提速”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和法律风险:

  1. 交通安全风险激增:
    • 制动距离延长: 电动车在设计时,其刹车系统和轮胎都是匹配25公里/小时最高时速的。一旦超速行驶,制动距离会显著延长,在紧急情况下很难及时刹停,极易发生追尾、侧滑、摔倒等事故,对骑行人和其他交通参与者都造成严重威胁。
    • 操控性能下降: 解除限速会改变整车重量分布,影响操控性能,尤其是在转弯、避障时,车辆可能失控,导致交通事故。
    • “肉包铁”的脆弱: 电动自行车本身缺乏机动车的防护结构,一旦发生事故,骑行人“肉包铁”的特性使得伤亡风险极高,特别是颅脑损伤的致死率会激增。
  2. 车辆自燃、爆燃风险:
    • 电路过载: 私自改装通常意味着线路和部件承受更大的电流和负荷,容易导致电路不稳定、短路,甚至引发电池过热、自燃或爆燃。尤其是更换非原厂电池或随意扣搭导线,风险更高。
    • 电池寿命缩短: 电机和电池长时间在高功率状态下运行,会加速电机磨损和电池老化,严重损害车辆的使用寿命和续航能力,得不偿失。
  3. 法律责任:
    • 行政处罚: 驾驶非法改装的电动自行车上道路行驶,各地交警部门会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非法改装电动车可能会被处以200元至2000元不等的罚款。 广州等地明确,个人非法改装、加装、拼装电动自行车的,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 民事赔偿责任: 如果因非法改装导致的交通事故造成人身损害或财产损失,改装者或提供改装服务的商家可能需要承担连带民事赔偿责任。 例如,江苏南通曾有案例,因非法改装电动自行车超速(时速达79公里)致人死亡,提供非法改装的车行被判承担12%的连带赔偿责任。
    • 刑事责任: 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保险拒赔: 非法改装的车辆一旦发生交通事故,保险公司可能拒绝理赔,所有损失需由车主自行承担,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新国标的“守门员”:技术与监管并进

为了从源头上遏制非法改装行为,新国标也在技术层面不断升级“防盗门”。例如,最新的标准要求电动自行车控制器、蓄电池、充电器应具有互认协同功能,并大力推行“一车一池一充一码”,从技术上大幅提高篡改难度,不给非法改装留下空间。 此外,还增加了电动机空载反电动势以及电感值差异系数等指标,以确保电动机在输入电压最大时车速也无法超过25公里/小时。 有些厂家甚至开始研发能及时监测非法改装行为的后台系统。

与此同时,各地的监管部门也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严查非法改装行为,通过联合执法、专项整治等方式,打击非法生产、销售、改装电动自行车的行为。例如,广州市市场监管部门和交警部门持续加强打击非法改装电动自行车的专项整治,今年已检查门店1.2万家次,立案178宗。

常见问题解答

Q1:新国标电动车为什么限速25km/h? A1:新国标电动车限速25公里/小时主要是出于交通安全考虑。车速过快会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缩短骑行人的反应时间和刹车距离,尤其在非机动车道或与行人混行的区域,风险更高。

Q2:解除电动车限速是否合法? A2:不合法。私自解除电动车限速属于非法改装行为,违反了国家相关规定,可能会面临罚款、车辆没收,甚至在发生事故时承担民事赔偿乃至刑事责任。

Q3:解除限速对电动车本身有什么危害? A3:解除限速会对电动车的电机、电池和刹车系统造成损害。电机和电池会因长时间高负荷运行而加速磨损和老化,缩短使用寿命;刹车系统则因无法匹配高速行驶而大大增加安全隐患。

Q4:购买了不符合新国标的电动车怎么办? A4:各地政府通常会设有过渡期,并推出“以旧换新”政策,鼓励消费者淘汰不符合标准的旧车。具体补贴标准和流程会因地区而异,建议关注当地官方通知。

Q5:如何判断自己的电动车是否符合新国标? A5:可以通过查看电动车的合格证、产品说明书,核对是否满足以下核心要求:最高设计车速不超过25公里/小时,整车重量(含电池)不超过55公斤(铅蓄电池车型放宽至63公斤),电机功率不超过400瓦,电池标称电压不超过48伏,并且经过3C认证。

结语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的实施和对限速的严格要求,是国家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而做出的重要举措。虽然25公里/小时的速度可能让一些习惯了“风驰电掣”的车主感到不适,但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城市复杂的交通环境中,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追求速度的刺激固然诱人,但与生命安全和法律责任相比,这份代价无疑是沉重的。

希望广大电动自行车用户能够理解并遵守新国标,不非法改装车辆,选择合规产品,文明骑行。毕竟,生命只有一次,而“小电驴”的目的,是让我们的出行更加安全、便捷,而不是成为道路上的“速度与激情”的隐患。让我们共同为营造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来源: * 新浪财经 * 新华网 * 汽车之家 * 广州人大 * 封面新闻 * 澎湃新闻 * 中国之声

【今日审核编辑:册册睿】
【最后审核时间:2022-11-01 21:11:54】
【文章问题反馈报告电话/客服:】

欢迎 发表评论:

文章目录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