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排行榜
北京限行第一次免罚_新手必知的限行处罚规则详解
2022-08-152025上海国5车上沪牌最新规定
2022-09-012025年汽车限行城市规定一览表
2022-09-03央视怒批电动车新国标_媒体如何看待电动车新国标
2022-09-192025年沪牌还值钱吗_沪牌凉凉了吗
2022-08-31电动自行车电池该怎么选?告别选择困难症,看这一篇就够了!
2022-09-20
居家隔离与集中隔离哪个好
现在社会上面对新冠疫情可以说是谈虎变色。一个城市一旦发现阳性感染者或密接者,就会立刻启动全社会防控,城市的所有正常工作被暂停或打乱,所有的社会资源被集中投入到巨大的防控消耗战中去。
之前,因为重症患者多,病毒对人体的伤害大,在以人为本的社会,我们再多的投入也是值得的。
现在,经过三年的演化,新冠病毒的传染性虽然还很强,但病毒的毒力已经很弱,新冠患者中的危重患者越来越少。这也可能是我们推行大范围的免费疫苗接种产生的效果。
在此变化下,如果我们依然执行着亘古不变的新冠疫情防控政策就不合时宜了。之前那种全社会动员的防控政策会产生巨大的消耗。这种过度的消耗,让我们疲于奔命,既阻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又浪费了巨大的社会资源。以天量的成本为代价,换来了经济的发展迟滞。长此以往,家将不家,企将不企……
如果说新冠疫情是一场阴谋,那我们不变的政策,可能正是我们的敌人乐意看到或希望达到的。
外面很多国家、地区已经选择了躺平,我们不选择躺平,是立足于以人为本。但我们可以选择鉴机识变、随机应变,在防控政策上做一些有益的调整。
我们现在执行的新冠防控政策基本是:一旦发现阳性,立即转移隔离,同时对其密接者转移隔离。
这些阳性患者包括其密接者,只要没有症状(或病情轻微),大多数人都是在酒店或方舱集中隔离观察,一段时间后(如连续7天)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则解除隔离送这些人回家。
在这过程中,要消耗巨大的社会资源:
①大量的方舱和酒店被征用
②大量的公共资源被占用(医生、医院、警力、公共交通……)
③隔离人员在被隔离期间大量的人力物力支出(不仅是一日三餐)
④社会其他成本:社区封控、社会停摆、学生停课、企业停产、生活物资短缺、居民人心惶惶……
其作用或意义:控制传染源,切断可能的传播途径,防止病毒进一步扩散。
如果稍微变通一下,我们能否实现上述目标呢?
假如:发现阳性患者,我们对其及其家人包括被追踪到的密接者只要求采取居家隔离,不在集中转运到方舱或酒店。
被隔离者禁止出户,违者以危害公共安全罪追责。
隔日一次核酸检查,连续三次阴性后封禁隔离解除。
只要执行到位,这样一样可以防止疫情蔓延。
选择居家隔离,优点多多,在方舱或酒店能达到的效果在家一样能达到。而且能节省巨量的社会资源(见上述)。
在不需要治疗的前提下,居家隔离和集中隔离点隔离应该没有区别,在家隔离,至少还可以避免集中转运过程中的传播,而且不需要面对隔离点里更多的易感人群。
让被隔离者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互相照顾,网上那种亲人分离的伤感不再有,而且生活更方便,吃住用都在熟悉的家中,很多负面情绪催生的舆情也会消失。
一家人生活在一个屋檐下,也不用担心病毒在家人之间的相互传播,该传的早传上了。即使在方舱、酒店,一样存在交叉传播的风险。
事实上,将大批阳性患者(特别是无症状者)及其密接者集中管理,与将其封禁在家中隔离没有区别,只会让工作更麻烦更复杂更添乱。
发现阳性患者,大规模的核酸检测排查可以做,可以缩小范围,以大数据提供的行程跟踪为主,平时多设几家核酸检测岗亭,鼓励社会常态化主动检测。
一切政策的改变都是建立在病毒的毒性变小了、伤害力小了的基础之上。
人员聚集会导致病毒传播,而大规模集中核酸检测、密接人员的集中转运、集中管理又不得不聚集人群,这是一把双刃剑。人是流动的,这种流动范围大又频繁。只要病毒不从世界上彻底消失,这种病毒随人员流动而发生就不可避免。
发现一例就全社会投入处置一例,长此以往,会把人累死把社会拖垮,顾此失彼,其伤害性不亚于一场战争对国家的伤害。
所有的防控投入都是有成本的,如果这个成本超过了效果,让整个社会疲于奔命,他就该调整了,劳民伤财不可久。
说了几句可能大不韪的话。不是质疑政策,只是说出了自己心里的一丝想法。
再次强调,以上只是个人观点,绝不是跟风宣传躺平。躺平是对老百姓的死活不管不问,我们承担不起躺平的后果。但可以在保证老百姓安全的基础之上,探索一种更科学合理的新方式。比如把隔离定位到家庭,给一个居家隔离的选项,让居家隔离成为防控的常态,既不轻视,也不过度关注。这样就能把大批的人手解放出来去正常的工作、生活,让更多的资源去助力发展经济,从而提高老百姓的生活幸福指数。
作为自限性疾病一种,希望有一天,新冠真的变成一种感冒。
有感于郑州“解封”不等于“解防”而发,观点未必对,真正面对疫情时还必须严格遵守上级的防疫政策。
转载来源:善国儿女
居家隔离集中隔离区别
集中隔离
什么情况下需要集中隔离?
集中隔离的管理对象包括: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 高风险区外溢人员(指漫出到外地的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重点涉疫场所风险人员、高中低风险区域人员等)及其他根据防控工作需要应隔尽隔人员。
对于集中隔离对象来说
①、在观察期间不允许与其他隔离对象接触。
②、相邻、对门的隔离人员应错峰取餐,取餐时佩戴好 N95/KN95 颗粒物防护口罩,避免交谈和短暂停留,防止交叉感染。
③、除工作人员外,严格限制人员进出。
④、如确需前往集中隔离点内公共区域活动的,应当佩戴 N95/KN95颗粒物防护口罩,彼此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减少驻留时间,尽量不触碰公共区域物品及设施。
应定时开窗通风,并根据气候条件适当调节开窗时间。
隔离解除
隔离期满,核酸检测阴性,排除隔离点交叉感染后可解除集中隔离。
解除隔离当日,出具最新核酸检测结果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解除告知书》,叮嘱其及时返回目的地,并配合社区落实相关防控措施。
居家隔离
管理对象
包括:密切接触者中的特殊人群、密接的密接、中风险区外溢人员及其他经专业人员评估无法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人员。
涵盖四个方面
1
健康监测
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者应当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体温测量和自我健康监测,并将监测结果主动报告至社区医学观察管理人员。
医学观察期间,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时,社区管理人员应当及时向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辖区疾控机构报告。
2
禁止外出
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期间不得外出,拒绝一切探访。
对因就医等确需外出人员,经所在社区医学观察管理人员批准后方可,安排专人专车,全程做好个人防护,落实闭环管理。
3
个人防护
非单独居住者,其日常生活、用餐尽量限制在隔离房间内,其他人员尽量不进入隔离房间。
隔离房间内活动可不戴口罩,离开隔离房间时要戴口罩。
尽量减少与其他家庭成员接触,必须接触时保持1米以上距离,规范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如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者为哺乳期母亲,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可继续母乳喂养婴儿。
4
核酸检测
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期间的核酸检测由社区组织采样人员上门采集,并及时推送核酸检测结果。
另外需要遵循卫生防疫要求:保持家居通风、做好卫生间、浴室等共享区域的通风和消毒、讲究咳嗽礼仪、不与家庭内其他成员共用生活用品、日常可能接触使用的物品表面用消毒剂擦拭等。
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解除后
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期满,核酸检测结果阴性,且无任何异常症状者,经社区核实,并收到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解除通知单,可解除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看完上面的解释
是不是清楚了不少呢?
不过呢
针对居家隔离具体如何安排
还是
要按所在社区的标准来
建议提前咨询社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