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开车指南 正文内容

定速巡航失灵_高速失控时的应急处理与预防措施

册册睿 开车指南 2022-12-03 16:12:01 216 0

当您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万一遇到定速巡航系统突然失灵,车辆无法减速或加速失控,最关键的应急处理步骤是:首先保持冷静,切勿慌张;立即持续踩下刹车踏板,通常这会优先解除定速巡航;如果刹车无效,应迅速将变速箱挂入N档(空档)以切断发动机动力;在极少数情况下,如果车辆依然无法控制,且条件允许,可尝试短按或长按启动/熄火按钮来关闭发动机,但需注意这会导致动力转向和刹车助力失效;最后,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逐步将车辆滑行至应急车道或安全地带停车,并打开双闪警示灯寻求救援。

定速巡航失灵_高速失控时的应急处理与预防措施 第1张

定速巡航系统作为现代汽车的便利配置,旨在帮助驾驶者在长途行驶中减轻疲劳。然而,任何电子系统都存在发生故障的理论可能。虽然定速巡航失灵属于小概率事件,但一旦在高速行驶中发生,其潜在风险不容小觑。了解如何正确应对,并在日常中做好预防措施,对于保障行车安全至关重要。

一、 定速巡航失灵的紧急应对:保命三板斧!

高速行驶中遭遇定速巡航失灵,无疑是对驾驶员心理素质的巨大考验。在紧张慌乱中,错误的决策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请牢记以下“保命三板斧”:

  1. 踩刹车,果断且持续几乎所有现代汽车的定速巡航系统都设计有安全机制:只要驾驶员踩下刹车踏板,系统就会自动解除。这是最直接、最常用的解除方式,也是您在遇到失灵时首先应尝试的动作。请果断且持续地踩下刹车,而非轻点。如果您的车辆配备了ACC自适应巡航,它在检测到前方障碍物时也会自动减速或停车。

  2. 切N档,断开动力链如果踩刹车后车辆速度仍未下降,或者发动机转速依然高企,那么下一步便是迅速将变速箱挂入N档(空档)。 无论您的车辆是自动挡还是手动挡,挂入N档都能立刻切断发动机与传动系统的连接,使车辆失去驱动力,从而达到减速的目的。对于自动挡车辆,通常只需将换挡杆推到N档位置即可;手动挡车辆则直接挂入空档。这样做的好处是,车辆虽然失去了动力,但转向和刹车助力系统依然保持工作,便于您控制车辆滑行。

  3. 关闭发动机,最后的王牌这通常是万不得已的最后手段,因为它会同时关闭发动机、动力转向和刹车助力系统,让车辆变得难以操控。 只有在上述两种方法都无效,且车辆仍处于失控状态下,才考虑使用。

    • 操作方法: 对于一键启动的车辆,需要长按启动/熄火按钮几秒钟,或者连续快速按动两到三次。对于使用钥匙启动的车辆,可以尝试将钥匙拧到ACC(附件电源)或OFF(关闭)位置,但不要完全拔出钥匙,因为那样可能会锁死方向盘。

    • 风险提示: 在高速行驶中关闭发动机非常危险,车辆会突然失去辅助(如动力转向变得非常沉重,刹车踏板变硬),对驾驶员的技术和应变能力要求极高。切记,只有在确认无法通过其他方式控制车辆时才使用此法,并做好应对车辆操控性剧烈变化的准备。

成功减速或停下后:

  • 滑行至安全区域: 成功减速后,应立即打开双闪警示灯,缓慢地将车辆滑行至最右侧应急车道或路肩,确保自身和他车安全。

  • 设置警示标志,寻求救援: 在车辆后方150米以外放置三角警示牌,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并立即拨打高速公路报警电话(如12122)或保险公司电话寻求救援。

二、 定速巡航失灵的常见原因分析:知己知彼,才能从容应对

定速巡航系统失灵的原因多种多样,通常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 传感器故障: 定速巡航系统依赖多个传感器的数据,例如轮速传感器、刹车踏板传感器、离合器踏板传感器(手动挡)、转向角传感器等。任何一个传感器出现故障或数据传输异常,都可能导致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比如,刹车灯开关故障就可能导致系统误判驾驶员持续踩刹车,从而无法激活或导致已激活的巡航系统解除。

  • 线路或电气故障: 线路老化、短路、接触不良或者保险丝熔断,都可能中断定速巡航控制模块的供电或信号传输,进而引发系统失灵。

  • 控制模块或ECU故障: 定速巡航系统的核心是其控制模块或集成在车辆电子控制单元(ECU)中的相关程序。如果这些模块出现硬件故障或软件程序错误,系统就可能出现异常。

  • 软件系统问题: 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的提高,软件在车辆功能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软件Bug、系统冲突或升级失败等问题,也可能导致定速巡航功能异常。

  • 操作不当: 某些情况下,驾驶员可能误以为系统失灵,但实际上是操作不当或未能正确激活/解除系统。例如,车速过低或过高,未达到系统设定的激活条件,或者在特定驾驶模式下(如低速四驱模式)系统被禁用。

三、 如何预防定速巡航失灵:未雨绸缪,安全第一

虽然我们无法完全避免所有机械和电子故障,但通过日常的细心维护和良好的驾驶习惯,可以大大降低定速巡航失灵的风险:

  • 定期进行车辆检查与保养:按照车辆制造商的建议,定期将车辆送至正规4S店或专业维修机构进行保养。这包括对车辆的电路系统、传感器、制动系统等进行检查。专业的技师可以通过诊断工具检测潜在的故障代码,及时发现并排除隐患。

  • 熟悉车辆操作手册:认真阅读并理解您的车辆使用手册中关于定速巡航系统的部分。了解其激活条件、解除方式、限制条件以及可能出现的故障指示灯。这能帮助您在遇到问题时,第一时间做出正确判断和操作。

  • 关注仪表盘异常警示:如果在行驶过程中,仪表盘上出现任何与定速巡航系统相关的警告灯,或者系统工作异常(如车速不稳、无法设定等),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尽快前往检修。

  • 避免在复杂路况或恶劣天气下使用:在交通流量大、道路状况复杂(如盘山公路、施工路段)或恶劣天气(如大雨、大雪、强风)条件下,不建议使用定速巡航。这些情况下,驾驶员应保持对车辆的完全手动控制,以便及时应对突发情况。

  • 不盲目依赖,保持警惕:定速巡航只是辅助驾驶系统,它不能替代驾驶员的判断和操作。即使在使用定速巡航时,驾驶员的注意力也应始终保持高度集中,手脚随时准备接管车辆控制。保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警惕性,是安全驾驶的基石。

四、 高速公路驾驶安全小贴士:防患于未然,从容应对挑战

定速巡航失灵只是高速行车中可能遇到的意外之一。培养良好的高速驾驶习惯,能够帮助您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确保旅途平安:

  • 保持安全车距: 高速行驶时,请务必保持足够的安全车距。根据中国交通法规,当车速100公里/小时时,安全车距应大于100米。充足的车距能为您留出足够的反应时间和制动空间,以应对前方车辆的紧急情况。

  • 避免疲劳驾驶: 长途驾驶容易导致疲劳,反应变慢,判断力下降。建议每驾驶2-3小时,就到服务区休息15-20分钟,下车活动,缓解疲劳。如果感到困倦,切勿勉强,应立即停车休息。

  • 定期检查轮胎状况: 轮胎是车辆与地面接触的唯一部件,其状况直接影响行车安全。出行前检查胎压是否正常,轮胎是否有鼓包、裂纹或磨损过度等情况。高速爆胎是极其危险的事故诱因。

  • 熟悉应急车道的使用规则: 应急车道是生命通道,仅供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在执行紧急任务时使用,或在车辆发生故障、事故时临时停车。平时严禁占用。了解其用途和正确的使用方法,才能在紧急时刻派上用场。

五、 常见问题解答

Q1:定速巡航失灵后,如果刹车和N档都无效,我该怎么办?A1:这种情况非常罕见。如果上述方法均无效,最后的极端手段是尝试关闭发动机。但请注意,此操作会使动力转向和刹车助力失效,车辆操控会变得非常困难,需要极高的驾驶技巧。务必在操作前做好心理准备,并尝试将车辆引导至安全区域。

Q2:我的车是新能源汽车,没有传统变速箱,失灵了怎么办?A2:新能源汽车通常没有传统意义上的N档,但其动力输出也受电子系统控制。如果定速巡航失灵,首先仍是踩刹车。如果无效,尝试通过长按启动/熄火按钮来强制关闭动力系统。现代新能源车通常也有“单踏板模式”或能量回收级别调节,在紧急情况下,部分车型可以通过深踩刹车或将驾驶模式切换到能量回收最强的模式来辅助减速。

Q3:定速巡航失灵是汽车召回的常见原因吗?A3:是的,如果某一品牌或批次的车辆因定速巡航系统存在设计缺陷或普遍性故障,可能导致车辆失控,那么这通常会引发大规模的召回行动。汽车制造商会主动或在监管机构要求下,对受影响的车辆进行免费检修或软件升级。

Q4:定速巡航系统和ACC自适应巡航系统有什么区别?A4:定速巡航(Cruise Control)是基本的巡航功能,只能按照设定的速度行驶。而ACC自适应巡航(Adaptive Cruise Control)则更高级,它通过雷达或摄像头感知前方车辆,并能自动调整车速以保持设定的安全距离,甚至实现自动跟停和再启动,大大提升了驾驶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总结

定速巡航系统虽然为我们的驾驶带来了便利,但了解其潜在的风险并掌握应急处理方法同样重要。在高速行驶中,一旦遇到定速巡航失灵,请务必保持冷静,按照“踩刹车 -> 切N档 -> 关闭发动机”的顺序果断操作。同时,通过定期维护车辆、熟悉车辆功能、保持高度警惕和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我们可以将风险降到最低。毕竟,安全才是回家最近的路。


参考文献: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发展趋势.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37042-2018 乘用车定速巡航系统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 (NHTSA). "Unintended Acceleration: Causes, Effects, and Mitigation".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交通管理局. 《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相关规定.

【今日审核编辑:册册睿】
【最后审核时间:2022-12-03 16:12:01】
【文章问题反馈报告电话/客服:】

欢迎 发表评论:

文章目录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