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开车指南 正文内容

广州丰田ez_全新商务首选

汽车小编 开车指南 2025-04-28 15:04:00 23 0

好的,广汽丰田EZ,也就是逸致,这名字听着就有点“逸致”,仿佛在暗示一种超脱于俗流的出行方式。它在当年,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存在。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广汽丰田逸致?它是一款基于卡罗拉平台打造,试图融合轿车、MPV、SUV优点于一身的“时尚多功能车”(FUV),提供了不错的空间灵活性和丰田一贯的可靠性,但在市场洪流中并未掀起太大波澜,最终悄然停产。

广州丰田ez_全新商务首选 第1张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这事儿得从十多年前说起。那时候,国内的汽车市场远不如今天这般“内卷”得厉害,SUV还没完全统治天下,轿车是绝对的主流,而MPV嘛,多数人想到的还是偏商用或者面包车那种方方正正的形象。就在这个当口,广汽丰田把这款在欧洲被称为Verso的车型带了进来,给了它一个颇具东方意境的名字——逸致,并且赋予了它一个全新的定位:FUV。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意思?它不想纯粹做轿车,也不甘心只当个MPV,更不是硬派SUV,而是想取各家之长,满足那群既要兼顾家庭出行,又要应对商务需求,同时还追求那么一点点时尚感的“新中产”。

关于它的“商务首选”与“商旅精英”标签

说逸致是“全新商务首选”或者“商旅精英之选”,得看是哪种“商务”和“精英”。它不是埃尔法那种气场全开的豪华保姆车,也不是帕萨特那种标准的中级商务轿车。逸致的商务属性,更多体现在一种低调、务实和高效。想想看,如果你需要经常接待不算太重要的客户,或者部门内部需要短途出行,一辆逸致可能比挤在轿车里更从容。

首先是空间。得益于2780mm的轴距(这甚至比当时的凯美瑞还长),逸致的车内空间相当可观。前排驾驶视野好,有种SUV的高坐姿感。后排乘客腿部空间充裕,而且很多车型提供了独立座椅,这在舒适性上比联排座椅要好,即使是中间乘客也不会觉得太憋屈。这种灵活的座椅布局,在需要搭载3-4名同事或客户进行短途商务活动时,能提供比普通轿车更好的乘坐体验。比如,有些车主就提到,逸致的第二排座椅可以前后滑动和调节靠背角度,非常人性化,长途乘坐也能找到相对舒服的姿势。

其次是丰田的品牌光环。虽然逸致本身定位不高,但顶着丰田的牛头标,至少在可靠性和品牌认可度上能给点信心。对于一些讲究实用而不张扬的商务人士来说,逸致这种介于轿车和传统MPV之间的形态,既不失体面,又显得不那么咄扈,可能恰到好处。

当然,要说它是“豪华体验”,那可能就有点夸大了。逸致的内饰设计在当时看来,是典型的丰田风格:简洁、实用,但确实谈不上精致或豪华。中置仪表盘的设计褒贬不一,有人觉得视野开阔,有人则觉得不习惯。用料也以硬塑料为主,虽然耐用,但“高级感”确实不足。不过,考虑到它主要基于卡罗拉平台,也不能苛求太多。舒适性更多体现在乘坐空间和丰田调校底盘的那种柔韧感上,而不是内饰的奢华堆砌。

“七座豪华体验”与“家庭出行利器”

七座版本是逸致的一大卖点,也是它作为“家庭出行利器”的基础。但这里的“七座”和奥德赛、GL8那种真七座MPV还是有区别的,它更接近于很多紧凑型SUV上的“5+2”布局。

第三排座椅是应急用的。短途乘坐成年人没问题,但长时间乘坐肯定会比较辛苦,空间、舒适度都无法与前两排相比。但它的优势在于灵活。需要的时候,能多载一两个人,解决临时需求,比如带父母或者朋友一起短途出行。不需要第三排时,可以轻松折叠收纳,变出一个巨大的后备箱空间。这一点对于有小孩的家庭来说非常实用,婴儿车、行李箱、各种杂物都能轻松装下。不少车主都对逸致的空间灵活性和后备箱载物能力赞不绝口,觉得搬家拉货都不愁。

作为家庭用车,逸致的舒适性也值得一提。它采用了前麦弗逊、后扭力梁悬挂,调校偏向舒适。配合CVT变速箱带来的平顺动力输出,日常驾驶起来是那种轻松惬意的感觉。虽然操控性不是它的强项,转向可能没那么精准,侧倾也比较明显,但对于一辆以家用舒适为主的车来说,这并非主要矛盾。 此外,丰田在降噪方面做得还不错,车内静谧性在同级别中属于中上水平,这点对于家庭长途出行非常重要。

被动安全配置是逸致的一大亮点。很多车型都配备了膝部气囊、侧气囊等,全系标配VSC车身稳定系统和HAC上坡辅助,这在它上市的那个年代,很多同级别甚至更高级别的车都不一定能做到,体现了丰田对安全的重视。对于家庭用户来说,这一点无疑非常加分。

“智享舒适驾乘”?

“智享”这个词放在今天看逸致,可能有点不太搭边。毕竟它是一款多年前停产的车型,当年的“智能”和现在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它的配置更多是围绕“舒适”和“实用”展开的。比如前面提到的灵活座椅、丰富的储物格、较好的NVH表现。驾驶感受上,1.8L和2.0L车型搭配CVT变速箱,动力输出平顺线性,油门响应轻快,很适合城市通勤和佛系驾驶。1.6L车型则相对佛系一些。

不过,也有车主反馈逸致的内饰设计偏老旧,中置仪表盘不是所有人都喜欢。配置方面,低配车型甚至连雾灯和倒车雷达都没有,在当时看来也算是一种“朴实”甚至“简配”。所以,要说“智享”,可能更多是体现在“用起来不费脑子”这种朴素的智慧上吧。

为何最终黯然退场?

逸致的出发点是好的,它试图填补轿车和MPV之间的空白市场,提供一种兼具两者优点的“一车多用”解决方案。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逸致在中国的市场表现一直不温不火,销量始终不高。究其原因,可能有多方面:

  1. 定位模糊: FUV这个概念,当时很多消费者并不买账。它既不像传统轿车那样纯粹,又没有传统MPV那样方正实用的大空间(特别是第三排),跟当时的SUV热潮也搭不上边。在轿车、SUV、MPV各自为营的市场里,逸致显得有些“非主流”。

  2. 颜值与内饰: 相比同期市场上造型越来越犀利动感的轿车和SUV,逸致的外形显得比较中庸,甚至有点像加高的两厢车。内饰又比较朴素,难以打动追求个性和品质的消费者。

  3. 价格与性价比: 逸致的售价区间与一些主流的紧凑型轿车高配、甚至部分入门级中型车和紧凑型SUV有重叠。在很多消费者看来,花差不多的钱,他们更愿意选择更“标准”或者更“有面子”的车型。虽然它配置不低(特别是安全配置),但这种价值点可能没有被充分感知。

  4. 市场竞争加剧: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汽车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各种细分车型层出不穷。SUV的崛起更是挤压了轿车和MPV之外的市场空间。逸致在这种环境下,很难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最终,逸致在2017年左右悄然停产。它的故事,或许可以看作是汽车市场多元化探索中的一个尝试,一个先行者,但并未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总的来说,广汽丰田逸致是一款优缺点都比较明显的车。它有丰田的可靠基因,有超越同级的安全配置,有灵活实用的空间,尤其适合对空间有一定需求,但又不想开传统MPV的家庭用户,或者需要低调务实商务出行的场景。但它的市场定位不够清晰,外形内饰缺乏亮点,以及最终不尽如人意的销量,共同决定了它并未能在市场上获得持续的成功。

如今,虽然逸致已经停产,但在二手车市场偶尔还能见到它的身影。对于一些预算有限,又看重空间、可靠性和安全性的用户来说,它或许不失为一个可以考虑的选择。当然,前提是你能接受它的那些“丰田式”的朴实无华。

欢迎 发表评论:

文章目录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