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开车指南 正文内容

自动挡汽车的历史_从发明到普及的演变历程

册册睿 开车指南 2022-09-25 01:09:36 342 0

自动挡汽车的诞生,绝非一夜之功,而是一段漫长且充满探索的旅程,其核心驱动力,无非就是人类对于“更轻松、更便捷”驾驶体验的极致追求。从最初粗糙的手动换挡,到如今智能化、多挡位的自动变速箱,这背后蕴含着无数工程师的智慧与汗水,以及工业技术不断迭代的缩影。

从“手忙脚乱”到“解放左脚”:自动挡的最初火花

回溯汽车的早期历史,我们能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1886年卡尔·本茨发明的第一辆汽车“奔驰一号”甚至没有变速器,只有一个主减速器,这意味着它只能一往无前,无法倒车,更别提根据路况调整动力了。 想象一下,没有变速箱的汽车在面对坡道时的窘境,就像骑自行车上坡不换挡一样费劲,因为来自发动机的扭矩无法有效传递到车轮上。

仅仅三年后,1889年,法国标致就带来了世界上第一款汽车变速器,虽然简陋且操作复杂,需要驾驶者与发动机转速默契配合才能顺畅换挡,但这无疑是划时代的突破,奠定了变速器在汽车中的重要地位。 此时,工程师们就已经意识到,手动换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个技术活,远不如“启动后踩油门就走”来得理想。

自动化的萌芽:福特T型车的尝试

亨利·福特,这位将汽车带入千家万户的传奇人物,在1908年为他的T型车装备了一种两速自动变速器。 虽然这套系统简单可靠,但它并非完全意义上的“自动”,驾驶者仍需掌握油门与换挡的配合技巧。 可以说,这只是自动化进程中的一次有益尝试,距离我们今天所熟知的自动挡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真正的转折点:通用Hydra-Matic的诞生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二战期间的特殊需求成为了自动变速箱技术发展的催化剂。别克公司为坦克开发了液力变矩器,这项技术后来成为现代自动变速箱的核心组成部分。

而真正意义上用于大规模生产的全自动变速器,直到1940年才由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推出——那就是著名的Hydra-Matic。 这款变速器采用了液力耦合器(而非后来的液力变矩器)和行星齿轮结构,提供了四个前进挡和一个倒挡。 最初搭载在奥兹莫比尔车型上,随后凯迪拉克和庞蒂克也纷纷采用,这标志着自动挡汽车正式迈入了现代汽车市场。 液力变矩器在1948年与其它部件结合,进一步完善了液力变速器,自动挡技术自此步入正轨。

电子控制的崛起:智能化进程加速

早期自动变速箱主要依靠液压系统进行控制,换挡平顺性和响应速度仍有提升空间。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篇章被开启。1969年,法国雷诺汽车率先在轿车上使用了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这为自动变速箱的电控化奠定了基础。 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电子控制技术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自动变速箱开始采用电子控制,换挡的平顺性和精准性得到了显著提升。

可以说,电子控制的加入,让自动变速箱从一个“懵懂的少年”逐渐成长为“成熟稳重的大人”,极大地提高了驾驶的舒适性和便捷性。

多样化的发展:AT、CVT、DCT百花齐放

自动变速箱并非只有液力自动变速器(AT)一种类型。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其他类型的自动变速箱也相继出现,共同构成了今天多元化的自动挡市场。

  • 液力自动变速器(AT): 发展历史最悠久,技术最成熟稳定,通过液力变矩器和行星齿轮组合实现变矩变速,目前仍然是全球应用最广泛的自动变速箱类型。 通用汽车的Hydra-Matic系列,以及ZF、爱信等知名品牌的AT变速箱,都是这个领域的代表。 近年来,AT变速箱向着更多挡位、更轻量化、更低噪声的方向发展。 例如,通用汽车和福特联合开发的9速Hydra-Matic变速箱,已经搭载在通用旗下多款车型上,凭借其紧凑的结构和高效的传动,在城市工况下也能实现9挡切换,兼顾了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 无级变速器(CVT): 顾名思义,它可以实现连续无级的变速,没有传统齿轮换挡的顿挫感,平顺性极佳且燃油经济性较好。 CVT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达芬奇在1490年的手稿。 直到1958年,荷兰DAF公司才将其成功应用于汽车。 尽管起源于欧洲,但CVT在日本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日产、斯巴鲁等品牌都是CVT的忠实拥趸。 CVT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是提高其扭矩传递能力和传动效率。

  • 双离合变速器(DCT): 结合了手动变速器和自动变速器的优点,通过两组离合器分别控制奇数挡和偶数挡,换挡速度快,传动效率高,富有驾驶乐趣。 DCT的专利早在1940年就被提出,但直到20世纪末才真正应用于量产车,大众的DSG变速箱是其中的代表。 DCT的发展方向是提高换挡性能和完善控制技术。 尽管早期一些干式双离合变速箱在城市拥堵路况下出现过过热等问题,但随着技术的进步,湿式双离合等技术路线的成熟,DCT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 电控机械自动变速器(AMT): 在手动变速器基础上加装电控系统实现自动换挡,结构相对简单,成本较低。 尽管AMT在欧洲商用车领域有较高的市场份额,但在国内乘用车市场已逐渐被AT、CVT和DCT所取代,主要应用于部分低端车型。

自动挡在中国的普及之路

在中国,自动挡汽车的普及并非一蹴而就。虽然早在1950年代以后就有自动挡汽车进入中国市场,例如一汽的CA72老红旗和CA770等。 但真正大规模普及则要等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初。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自动挡汽车凭借其便捷、易于驾驶的特点,尤其是在城市交通日益拥堵的情况下,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回想当年,不少“90后”第一次接触自动挡汽车可能还是通过丰田凯美瑞、雷克萨斯、凯迪拉克佛利特伍德等进口车型。 如今,自动挡早已不再是高端车的专属,而是成为了市场的主流。 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内手动挡汽车的市场份额持续下滑,2020年新车手动挡车型比例已不足20%,到2022年更是降至4.8%。 即使在一些曾经手动挡占主导的市场,如出租车市场和10万元以下的入门级家用车市场,自动挡的渗透率也在不断提高。 很多车企在新车型上甚至不再提供手动挡选项。 这似乎印证了那句略带伤感的话:“燃油车最后的倔强有三个:大排量、手动挡、硬派越野”,而手动挡正逐渐走向“谢幕”。

未来展望:智能化与新能源的交织

放眼未来,自动变速箱的技术仍在不断发展,智能化、电子化程度将越来越高,以实现更精准的换挡控制、更好的燃油经济性和驾驶体验。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变速箱也在适应新的变化,多能源协同、适用于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辆的高效传动系统将成为研发重点。 传统的AT、CVT、DCT等技术路线也将继续演进,同时新的技术和概念也可能不断涌现。

总的来说,自动挡汽车从无到有,从笨重到智能,从少数人的奢侈品到如今的“国民配置”,其演变历程不仅仅是汽车技术发展的写照,更是人类追求便捷、舒适生活方式的一个生动案例。谁又能想到,当初为了“解放左脚”的一个小小的想法,竟然催生了如此波澜壮阔的工业变革呢?

【今日审核编辑:册册睿】
【最后审核时间:2022-09-25 01:09:36】
【文章问题反馈报告电话/客服:】

欢迎 发表评论:

文章目录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