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开车指南 正文内容

国六车停产原因_全面解析国六排放标准实施影响

册册睿 开车指南 2022-09-25 01:09:19 651 0

关于“国六车停产”这事儿,听起来好像挺突然,但实际上,它更像是国内汽车产业在排放标准升级浪潮中一个必然的“体温反应”。简单来说,这并不是所有国六车都停产了,而是部分在国六A阶段生产的、尚未升级到国六B标准的车型,在国六B全国强制实施前,由于库存清理和技术迭代的需要,停止了生产或面临清库甩卖的情况。这背后,是国家环保政策的驱动、车企的技术博弈以及市场供需关系的微妙调整。

国六车停产原因_全面解析国六排放标准实施影响 第1张

要聊清楚这事儿,得先弄明白“国六”是个啥,以及它为啥还分个“A”和“B”。咱们国家这几年在机动车排放控制上那是铆足了劲儿,目标也很明确:让天更蓝,空气更清新。国六标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出的,号称是全球最严格的排放标准之一,比之前的国五标准严格了好大一截。而这个国六,又分了两个阶段:国六A和国六B。

国六A更像是一个过渡期,它在部分指标上向国六B靠拢,但整体要求相对宽松一些。从2020年7月1日起,全国强制实施了国六A标准。而真正的“大考”是国六B,它对车辆的污染物排放限制更加严苛,尤其是在实际道路行驶排放(RDE)以及颗粒物数量(PN)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计划是分步实施,但为了加快环保进程,国六B最终提前并在2023年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对新生产、新进口的汽车强制实施。

好了,重点来了,为啥有些“国六车”就停产了呢?这里的“国六车”严格来说,主要是指那些只满足国六A标准的车型。原因大概有这么几点:

  1. 技术升级的成本与效益考量: 从国六A升级到国六B,可不是刷个ECU程序那么简单。为了满足更严格的排放要求,车企通常需要对发动机燃烧室、进气系统、排气后处理系统(比如增加GPF/DPF颗粒捕集器、优化催化转化器等)进行大量的研发和重新匹配。这涉及到巨大的技术投入和供应链调整成本。对于一些销量不佳、平台较老或者即将换代的车型来说,投入巨资进行国六B升级可能不划算,车企权衡之下,选择在国六B大限前停止生产,转而将资源投向全新平台或已满足国六B标准的车型。

  2. 库存压力与清库甩卖: 2023年7月1日是国六B对新生产车辆的强制实施节点,这意味着从那天起,不符合国六B标准的新车就不能注册上牌了。对于经销商和车企来说,必须在截止日期前清理掉国六A的库存。这就导致在临近国六B实施前的一段时间,市场上出现了大量国六A车型的大幅降价促销,甚至比之前便宜好几万,这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停产前清库”。当库存清理得差不多,或者时间节点临近,自然也就停止了生产。

  3. 产品线优化与新能源转型: 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支持和市场趋势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车企将战略重点转向电动化和智能化。在有限的资源下,车企可能会选择砍掉一些燃油车的产品线,尤其是那些不符合未来发展方向或者升级成本高的车型,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新能源车的研发和生产上。国六B的切换,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燃油车市场的优胜劣汰进程。

  4. 市场竞争与消费者选择: 消费者越来越关注车辆的环保性能和技术先进性。当市场上出现了更符合新标准的国六B车型时,消费者自然会倾向于选择后者。为了保持竞争力,车企也需要及时推出满足最新排放标准的车型,这反过来也会导致老标准车型的停产。

这次国六标准从A到B的切换,对整个汽车产业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它加速了燃油车技术的迭代升级。为了达到国六B的标准,车企在发动机和排放控制技术上投入了巨大的研发力量,推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其次,它重塑了市场格局。一些技术实力较弱或者反应慢的车企,在这次切换中可能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同时,大量国六A车型的降价,也在短期内对市场价格体系产生了冲击。

再者,它推动了汽车消费结构的升级。消费者在购车时会将排放标准作为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这有助于推广更环保的车型。当然,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次切换也是有机遇有挑战。机遇在于,国六A切换国六B期间,确实能捡到一些价格“跳水”的国六A车型,性价比很高。但挑战在于,国六B车型的成本可能会有所上升,短期内售价可能更高。而且,对于购买了国六A车型的消费者,虽然目前正常使用和交易不受影响,但未来在部分城市迁入或二手车保值率方面,可能会面临一些不确定性(虽然目前看影响不大,但未雨绸缪总是好的)。

总的来说,国六车停产并非全军覆没,而是特定阶段特定车型的自然淘汰或策略性调整。它是中国汽车工业在迈向更高环保标准过程中的一个缩影,既带来了挑战,也孕育着新的机遇。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理解这些变化,有助于我们在购车时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毕竟,买车不仅仅是买个代步工具,更是选择一种出行方式,一种对环境负责的生活态度。

【今日审核编辑:册册睿】
【最后审核时间:2022-09-25 01:09:19】
【文章问题反馈报告电话/客服:】

欢迎 发表评论:

文章目录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