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开车指南 正文内容

CAM研究_特斯拉蝉联最具创新力汽车制造商

册册睿 开车指南 2022-10-06 00:10:47 181 0

说起汽车圈的“创新”,很多人脑海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名字,多半是那个特立独行的“硅谷钢铁侠”和他麾下的特斯拉。毕竟,在传统燃油车的百年垄断之后,是这家公司硬生生开辟了智能电动车的新赛道,并且一路狂飙,让无数老牌巨头惊出一身冷汗。

不过,话说回来,对于“创新力”这回事儿,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是那些颠覆性的技术突破才算数,还是在现有基础上一点一滴的改进也值得称道?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就像“吃豆腐脑加糖还是加盐”一样,总有那么点儿江湖气。但是,总得有个评判标准不是?

德国汽车管理中心(Center of Automotive Management,简称 CAM)就是干这活儿的专业户。他们从2005年开始,每年都会拉出全球各大汽车制造商遛一遛,看看谁家在创新方面更有料。他们的研究可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有一套严谨的“M.O.B.IL标准”来打分,从技术的成熟度、原创性、客户收益以及创新水平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估。说白了,就是看看你家的“新玩意儿”是不是真有两下子,能不能给用户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那么,特斯拉在 CAM 的榜单上表现如何呢?这事儿得看具体年份和评估维度。

我们先回顾一下过去。根据 CAM 在2021年发布的研究,他们在2020/2021年度分析了全球30家汽车制造商的645项创新,大众汽车集团位居榜首,其次是戴姆勒和特斯拉。不过,另一份2022年的报告显示,在基于2012年至2021年的累计创新实力排名中,特斯拉以绝对优势位居榜首,获得了“顶级创新者”(Top Innovator)的称号。大众集团位居第二,获得“快速追随者”(Fast Follower)的称号。这就像一场长跑比赛,大众可能在某个阶段领跑,但论长期的爆发力和持续性,特斯拉似乎更胜一筹。

那么,最近的情况呢?根据 CAM 在2024年发布的2023年度全球汽车制造商创新力排行榜,情况似乎又发生了一些变化。宝马以151分位居榜首,蝉联冠军。而特斯拉的排名则下降到了第13位。同时,报告指出美系汽车制造商的创新数量和强度下降了三分之一。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汽车制造商表现抢眼,有五家公司进入全球前十,创新能力占比更是高达46%。吉利更是位居全球第二。这就像一场“东升西落”的戏码,新能源和智能化的大潮之下,中国车企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

所以,如果说“特斯拉蝉联最具创新力汽车制造商”这句话放在几年前或许成立,但到了2023年,至少在 CAM 的这份榜单上,情况已经不是这样了。市场竞争是残酷的,没有谁可以永远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

那么,为什么特斯拉一度能成为创新力的代名词,又是什么让其他玩家正在快速追赶甚至超越?

特斯拉的创新,很多时候是那种“捅破天花板”式的颠覆。它不仅仅是造了一辆电动车,更是构建了一个全新的生态系统。从电池技术、电驱动系统,到超充网络、直营模式,再到软件定义汽车和自动驾驶,特斯拉在很多领域都敢为人先。

  • 技术垂直整合的“护城河”: 马斯克曾说过,特斯拉真正的护城河在于其强大的工程能力,能够快速高效地将新技术应用于产品。特斯拉在电池、自动驾驶等核心技术领域坚持垂直整合,从电芯设计到整车制造,甚至包括自研芯片和超算中心,这种模式让它能够更快地迭代和优化产品。看看它在4680电池、CTC技术、一体压铸等方面的探索,虽然有些技术仍在完善中,但这股子“all-in”的劲头,确实给传统车企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 软件定义汽车的先行者: 特斯拉是率先将OTA升级引入汽车领域的公司。这意味着汽车不再是一个“一锤子买卖”的工业产品,而是可以通过软件更新不断升级和优化,常用常新。这就像智能手机一样,软件的迭代赋予了产品持续的生命力。这种模式极大地改变了用户体验,也为后续的智能化功能和服务打下了基础。
  • 颠覆性的商业模式: 特斯拉的直营模式,绕开了传统的经销商体系,直接面对消费者。这不仅让产品定价更加透明,也让企业能够更直接地获取用户反馈,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同时,以销定产的模式也降低了库存压力。虽然这种模式在推广初期面临不少挑战,但它确实为行业提供了新的思路。

然而,当“鲶鱼”入场,整个池塘都会被搅动。特斯拉的成功,无疑刺激了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加速转型。

  • 传统巨头的觉醒与反击: 传统车企虽然体量庞大,转型包袱重,但它们的研发实力和制造经验依然不容小觑。大众、戴姆勒(现奔驰)、宝马等都在电动化和智能化领域投入巨资,推出了各自的新平台和技术。他们在补齐短板的同时,也在发挥自身在品质、品牌等方面的优势。
  • 中国力量的强势崛起: 这几年,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领域的发展速度堪称惊人。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等新势力,以及吉利、上汽、长城等传统车企,都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尤其是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电池技术等方面,中国车企的进步有目共睹。CAM 的报告也印证了这一点,中国汽车制造商的创新能力占比正在快速提升。
  • 技术普惠加速: 曾经那些被认为是特斯拉独有的“黑科技”,如今正在快速普及。OTA升级、大尺寸中控屏、热泵空调、一体压铸等技术,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新能源车的“标配”。当一项创新不再是少数派的专属,竞争的焦点自然会转移到更深层次的技术突破和成本控制上。

未来汽车行业的竞争,已经不再仅仅是燃油车时代的拼发动机、变速箱,而是全方位的技术和生态之争。智能电动、自动驾驶、软件服务、补能网络……每一个环节都是新的战场。CAM 的榜单变化,恰恰反映了这场大变革的动态性。曾经的“颠覆者”,如今也面临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强劲挑战。

特斯拉依然是汽车行业重要的创新力量,但“蝉联最具创新力”的说法,或许需要更严谨的审视和更全面的数据支持。毕竟,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创新”不是一个可以躺赢的形容词。

引用来源: AutomotiveINNOVATIONS: Ranking of the most innovative automotive OEMs and premium brands 2021 - CAM 和特斯拉PK,传统车企们到底输在哪儿? Innovative strength of the global automobile manufacturer - CAM 你肯定想不到,这些电动车上流行的技术与设计,全部来自特斯拉! Geely gains recognition as a global automotive innovation leader, captures the top spot among Chinese brands and number two ranking worldwide in 2024 特斯拉之颠覆式创新-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文章】全球汽车制造商创新力排名,五家中国厂商闪耀德国机构榜单前十! 德国机构发布全球汽车制造商创新力排名,五家中国厂商跻身前十 行业研报|中国新能源汽车:2024年总结与2025年趋势 - 海岸线科技 10大技术趋势预见2025 - 中国汽车报 IDC: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十大洞察 特斯拉加速兑现多项创新点 特斯拉对电动汽车行业做了哪些贡献? - 边界互联 2025年度中国汽车十大技术趋势发布! CAM全球创新排行,上汽,长城,吉利上榜

【今日审核编辑:册册睿】
【最后审核时间:2022-10-06 00:10:47】
【文章问题反馈报告电话/客服:】

欢迎 发表评论:

文章目录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