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开车指南 正文内容

特斯拉自动驾驶技术升级_超声波传感器将被全面移除

册册睿 开车指南 2022-10-06 01:10:30 181 0

特斯拉正在其部分车型上逐步移除超声波传感器(USS),全面转向纯视觉(Tesla Vision)的自动驾驶感知方案。这一大胆举措是马斯克长期以来坚持的“纯视觉是未来”理念的落地,旨在简化生产、降低成本,并将感知的核心完全寄托于摄像头阵列和强大的神经网络算力,这无疑是一场豪赌,结果如何,时间会给出答案。

为啥特斯拉要跟陪伴多年的超声波传感器“分手”?这背后其实有多重考量。首先,是成本和生产效率。传感器、线束、控制单元,这些都是钱,也是生产流程中的复杂度来源。移除USS,意味着可以减少这些硬件成本,简化生产流程,提高产能爬坡速度。在一个极致追求成本控制和规模效应的制造业里,哪怕是省下一颗螺丝钉的成本,乘以百万级的产量,都是一笔巨大的数字。

其次,这符合马斯克一贯推崇的“第一性原理”思维——回到问题本质,寻求最简洁、最优雅的解决方案。在他看来,人类主要依靠视觉来理解周围环境并进行驾驶,那么机器也应该如此。视觉信息本身足够丰富,如果能通过强大的神经网络算法将这些信息转化为对环境的精准感知,理论上就能实现比依赖多种传感器融合(比如视觉+雷达+超声波)更高效、更普适的方案。这就像人类不需要蝙蝠的声呐也能开车一样。

特斯拉的纯视觉方案,核心就是围绕车身布置的多个摄像头,这些摄像头覆盖了车身四周,提供了360度的视野。这些原始视频数据被输入到车载的FSD(Full Self-Driving)芯片中,由其强大的计算能力运行复杂的神经网络模型,来识别障碍物、车辆、行人、车道线、交通标志等等。移除USS后,原本由USS负责的近距离障碍物探测、自动泊车、低速辅助功能,理论上都需要通过摄像头和视觉算法来实现。

然而,这场“纯视觉”实验并非没有挑战。超声波传感器在近距离探测障碍物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尤其是在狭窄空间内的泊车、低速挪动时,它的盲区小、对低矮障碍物(比如路肩、桩筒)的感知更直接。在恶劣天气(大雾、大雨)或摄像头被遮挡的情况下,纯视觉方案可能会面临感知能力的挑战。不少早期体验了移除USS车型的用户,确实反映在泊车辅助功能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对障碍物的距离判断不准,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无法正确识别。

特斯拉的应对策略是持续优化其视觉算法。通过收集海量的真实驾驶数据,不断训练和迭代神经网络模型,提升其在各种复杂场景下的感知能力。马斯克曾表示,特斯拉的神经网络已经强大到可以通过视觉来准确推断物体的距离和形状,甚至能“看穿”雨雾等干扰。他们认为,随着算法的成熟,纯视觉方案最终能够超越多传感器融合方案的表现,因为它避免了不同传感器数据融合时可能出现的误差和延迟。

从技术发展路径上看,这场争论代表了自动驾驶领域的两种主要技术路线:一种是多传感器融合,认为融合摄像头、雷达、激光雷达、超声波等多种传感器的数据,可以互相补充,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另一种就是特斯拉代表的“纯视觉”路线,认为视觉信息是最核心、最丰富的信息源,通过强大的AI能力即可解锁自动驾驶的全部潜力。哪条路线最终能胜出,或者殊途同归,目前尚无定论。

对于消费者来说,移除USS的直接影响可能体现在车辆的泊车辅助和低速避障功能上。特斯拉承诺会通过软件更新来不断优化这些功能,但用户在购车时,确实需要了解这一变化,并关注后续软件的实际表现。毕竟,技术迭代是常态,但涉及到行车安全和使用便利性,任何变化都会被放大检视。

总的来说,特斯拉移除超声波传感器,是其坚持“纯视觉”理念的一次重要实践。这既体现了其在技术路线选择上的极致追求和工程上的大胆激进,也带来了实际使用层面可能需要适应和改进的地方。这像是一场在高速公路上进行的实时技术升级,充满着可能性,也伴随着不确定性。究竟是“真香”还是“真麻烦”,我们不妨抱着吃瓜的心态,持续关注特斯拉在纯视觉道路上的进展。

【今日审核编辑:册册睿】
【最后审核时间:2022-10-06 01:10:30】
【文章问题反馈报告电话/客服:】

欢迎 发表评论:

文章目录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