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排行榜
北京限行第一次免罚_新手必知的限行处罚规则详解
2022-08-15上海国5车上沪牌最新规定_2025年沪牌政策解读与办理指南
2022-09-01汽车限行城市规定_2025最新限行政策全面解析
2022-09-03央视怒批电动车新国标_媒体热议新规背后的民生考量
2022-09-19沪牌还值钱吗_2025年上海车牌价值深度解析
2022-08-31电动自行车电池怎么选_告别选择困难症的选购全指南
2022-09-20
“守住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这句话在过去几年里,相信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它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项关乎国计民生的艰巨任务,其背后是复杂而精密的防控体系和无数人的努力。简单来说,它的核心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威胁,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这并非易事,尤其是在面对像新冠病毒这样狡猾且不断变异的对手时。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全球都深刻认识到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性。正如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等专家所呼吁的,全球公共卫生系统需要加强行动,巩固疫情预备能力和应对措施,创新运用大数据等高新技术,加速建设有韧性的全球公共卫生体系。 什么是“有韧性”的公共卫生体系?借用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晨光的话,它意味着要有灵活性、抗压性和恢复性。 这套体系不仅是医疗技术层面的问题,更是社会性和公共性的问题,需要医防结合、平战结合、专群结合。
那么,具体到我们国家,在“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如何才能更好地织牢这张公共卫生防护网,守住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呢?
一、 病毒:一个持续演进的“敌人”
首先要明确的是,新冠病毒并不会凭空消失,它会不断变异。中国疾控中心病毒学首席专家董小平曾分析,奥密克戎变异株本质上是BA.5变异株的进化分支,虽然致病力没有明显改变,但传播力却更强了。 像奥密克戎的EG.5变异株,在我国的流行株中占比不断上升,并已在绝大多数省份形成优势流行。 虽然现有证据表明EG.5的全球风险等级被评估为低风险,感染者的临床分型与XBB亚分支感染者没有明显差异,且出现同时具有高传染性和高致死率毒株的可能性较低,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掉以轻心。病毒变异是持续存在的风险,需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
二、 “动态清零”的哲学与实践
在疫情早期,“动态清零”总方针被证明是科学有效的,它是由“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理念决定的。 它的核心在于快速阻断疫情传播,而不是彻底消灭病毒。 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高比例的老年人口和基础病患者,使得一旦发生规模性疫情,可能导致严重的生命损失。 尽管通过疫苗接种获得了一定免疫力,但新的变异株对免疫力的逃逸风险依然存在。
过去几年里,我国成功控制了300多起由境外输入引发的本土疫情,这充分证明了“动态清零”策略的有效性。 这种策略的成功,离不开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制度优势、信息化优势以及卫生健康系统的防控救治能力。
当然,在执行过程中,也曾出现过一些简单化、“一刀切”的情况,比如“层层加码”。对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疾控局高度重视,并设立了整治“层层加码”工作专班,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 科学精准地划定风险区域,避免“一关了之”,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这是我们不断努力的方向。
三、 构筑坚固防线的关键要素
守住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需要多方面的协同努力:
- 监测预警体系: 这是早期发现疫情的关键。我们需要健全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提高实时分析、集中研判的能力。 国外的一些经验值得借鉴,比如基于互联网信息进行早期预警的系统。 推动智能化多点触发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自动捕获疫情异常信号,预测疫情趋势,提升智能辅助决策能力,这已是未来的方向。
-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这是我们应对疫情的双重风险。 要筑牢应对境外疫情输入风险的坚固防线,加强口岸疫情防控,最大限度减少境外输入关联本地病例。 同时,也要加强对重点人群、重点机构和行业的防控,降低聚集性疫情风险。
- 疫苗接种和个人防护: 疫苗接种是建立群体免疫屏障的重要手段。倡导公众,特别是老年人积极主动全程接种疫苗和加强免疫接种。 同时,个人防护依然重要,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等良好卫生习惯要坚持。
- 强化基层治理和应急能力: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与可负担性。 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建设,提升各级传染病应急队伍专业能力和水平。
- 科技创新支撑: 加大卫生健康领域的科技创新投入,特别是在疫苗和药物研发方面。国家也早已部署了针对变异病毒的疫苗研发。
四、 韧性体系的长远构建
经历了这场疫情,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从投入上重新审视,将传染病应对能力融入平常的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体系中。 医疗卫生人员需要预防与医治相结合,让“防和治,相互嵌套在一起”。
此外,还需要:
- 完善生物安全法制建设: 填补空白,为传染病防控提供坚实的法律依据。
-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对卫生工作者的教育投入和保护力度,保障他们的就业权益和心理健康。
- 推动医防协同: 打通医疗和疾控部门之间的壁垒,建立常态化联防联控机制。
五、 未来展望:在常态化中寻求平衡
守住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并不是回到过去那种严防死守的状态,而是在常态化防控中寻求新的平衡。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加科学、精准、高效地做好防控工作,围绕“保健康、防重症”的目标,重点保护老年人、儿童、患有基础性疾病等高危人群。
这更像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我们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同时也要根据病毒的变化和疫情的形势,灵活调整策略。毕竟,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自然界。但凭借我们不断完善的体系和积累的经验,相信我们有能力应对未来的挑战。
守住底线,不仅仅是为了当下的平安,更是为了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一个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之一。
参考资料:
- 新华社客户端. 专家呼吁:全球共建有韧性的公共卫生体系.
- 新京智库. 专家:公共卫生体系的韧性是灵活性、抗压性和恢复性.
- 中国政府网. 守住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回应热点问题.
- 人民日报. 守住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
- 新华社. 新冠病毒变异加速,中国疫苗有效性会受影响吗?权威回应来了!
- 新华网. 新华全媒+|守住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回应热点问题.
- 中国发展出版社. 全球发展报告|建立更具韧性更加公平的全球健康保障体系.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我国检出的BQ.1、XBB毒株的致病力如何?未来新冠病毒可能发生更大变化吗?【科学防疫小贴士】(42).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我国传染病流行现状与防控体系建设研究.
- 新华网. 国家疾控局:新冠病毒变异株EG.5已形成优势流行.
- 皮书数据库. 中国公共卫生安全冲击下健康韧性城市建设研究.
- 眉山市人民政府. 关注!新冠病毒新变异株奥密克戎出现!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改革完善疾控体系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 疾病监测. 重大突发传染病智能化主动监测预警系统设计研究.
-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 坚决果断落实科学精准防控政策——多地疫情防控举措观察.
- 中国政府网.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
- 中国知网. 后疫情时代对我国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思考.
- 国家信访局.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工作的通知.
- 陕西省生态环境厅. 强化举措应对境外输入性风险慎终如始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 东莞市人民政府. 如何应对流感和新冠双流行风险?权威解答来了!
- 疾病监测.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传染病监测预警实践进展.
- 疾病监测. 全球主要国际组织、联盟和国家传染病立法回顾.
- 国家疾控局. 关于印发《关于建立健全智慧化多点触发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最后审核时间:2022-10-07 22:10:03】
【文章问题反馈报告电话/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