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排行榜
北京限行第一次免罚_新手必知的限行处罚规则详解
2022-08-15上海国5车上沪牌最新规定_2025年沪牌政策解读与办理指南
2022-09-01汽车限行城市规定_2025最新限行政策全面解析
2022-09-03央视怒批电动车新国标_媒体热议新规背后的民生考量
2022-09-19沪牌还值钱吗_2025年上海车牌价值深度解析
2022-08-31电动自行车电池怎么选_告别选择困难症的选购全指南
2022-09-20
最近北京这妖风,着实让人“风中凌乱”了一把,不仅吹得行人站不稳,连高楼都跟着“颤抖”。但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季节限定”,里头蕴含的气象原理和安全防范,远比想象中复杂和重要。毕竟,“出门看天气”这句老话,在极端天气面前,可是保命真经。
核心要义:北京大风预警频发,非必要不外出,务必注意高空坠物和交通安全。
说起大风,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可能就是“风好大,衣服要被吹跑了”。但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信号,可不是随便发着玩的。它背后有一套严谨的标准体系。比如大风蓝色预警,意味着24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或者阵风7级以上;而更高级别的黄色预警,则将这个时间缩短到12小时,风力也提升到平均风力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再往上还有橙色和红色预警,那基本就是建议停课停业的级别了。近期北京频繁亮起大风预警,甚至出现过近十年来的首个大风橙色预警,足见风力之强劲和持续时间之久。
这种强风并非无源之水。往往与较强冷空气活动有关,冷暖空气的剧烈交汇会产生强大的气压梯度,从而引发大风。而且,北京的地形,特别是西部、北部山区以及城市高楼之间的“狭管效应”,都可能让风力在局部地区被放大,导致阵风远高于平均风速,这就是为什么你可能感觉风没有预报的那么大,但某些区域的风却异常猛烈。就像百米冲刺,平均速度可能一般,但瞬间的爆发力却能让你措手不及。
那么,面对这“无情”的大风,咱们普通人该怎么办呢?别急,安全防范指南已备好,请收好这份“防风宝典”:
一、非必要不外出,居家是上策。 这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大风天气下,户外风险成倍增加。尤其是老人和孩子,抵抗力相对较弱,更应避免外出。如果非要出门,尽量选择公共交通,避开大风最强的时段。
二、警惕“头顶上的危险”:高空坠物。 这绝对不是耸人听闻。强风可以将阳台上的花盆、晾衣架,甚至是年久失修的广告牌、建筑物的墙皮吹落,杀伤力不亚于“飞来横祸”。所以,在大风天,切记不要在广告牌、临时搭建物、老树或高楼下方逗留。停车也尽量选择空旷或地下停车场,远离这些潜在的危险源。自家也要检查窗户和阳台,把易被风吹动的物品移到室内。
三、出行如开“盲盒”,交通安全需谨慎。 大风天气对交通影响巨大。
- 驾驶机动车: 风力过大时,车辆容易发生跑偏、侧滑,尤其是在高速公路、桥区等易受横风影响的路段。驾驶员应减速慢行,双手紧握方向盘,适当向逆风方向修正,避免急打方向和猛踩刹车。同时,注意与大型车辆保持距离,防止其货物被风吹落。停车时也要远离可能倒伏的物体。
- 骑行非机动车: 大风天骑自行车或电动车,稳定性会大打折扣,侧风尤其危险,很容易被刮倒。如果一定要骑行,控制好车速,佩戴头盔,注意保持平衡,切勿使用易兜风的“挡风被”。
- 步行: 除了前面提到的高空坠物,大风还可能夹带沙尘,影响视线和呼吸道健康。外出时最好佩戴口罩、纱巾或护目镜。同时,避开狭长通道,避免“狭管效应”带来的强风冲击。
四、特殊人群需重点关照。 老人、儿童、孕妇等身体较弱的人群,大风天出行应有家人陪同,并采取额外的防护措施。比如,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尽量避免逆风行走,并随身携带应急药物。
五、其他细节也不容忽视。
- 防火: 大风天气风干物燥,火灾风险增高。严禁室外用火,注意用火安全。
- 电力安全: 大风可能导致电线杆或电线受损,遇到落地电线,务必远离,并及时联系相关部门。
- 临时搭建物和施工工地: 这些区域在大风中极易发生危险,应尽量远离。施工单位也应在大风来临前对围板、棚架等进行加固。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大风天气也对北京的城市运行造成了影响,部分地面和高架线路的轨道交通采取了降速甚至停运措施,部分列车和航班也因此延误或取消。这再次提醒我们,极端天气的影响是全方位的,需要全社会共同应对。
说到底,面对大自然的“脾气”,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持敬畏,提前做好准备。关注气象预警信息,不心存侥幸,把安全防范措施落到实处。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这妖风肆虐的日子里,平平安安才是最重要的。
引用来源:
- 中国气象局政府门户网站关于大风预警信号的介绍
- 上海市气象局关于大风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
- 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关于大风天气安全提示
- 北京市气象局网站预警信息
- 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关于大风天气安全就医全攻略
- 中国天气网北京站关于大风天气七大注意事项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关于预防暴风、强降雨等极端天气的工作提醒
- 广西大学台风天气温馨提示
- 中国政府网关于大风预警信号及防御
- 新华网报道北京此次大风的极端性及专家解读
- 新华网报道大风天气对北京交通的影响及应对
- 人民网关于大风吹来的麻烦及安全行车注意事项
- 澎湃新闻关于大风天气安全防范措施
- 中国政府网关于交通运输部门应对恶劣天气
- 中国科普博览关于摩擦力对风的影响
- 岳阳县人民政府关于风切变
-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公众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指南
【最后审核时间:2022-10-09 18:10:42】
【文章问题反馈报告电话/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