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开车指南 正文内容

镍锂钴市场过剩_全球新能源矿产供需失衡分析

册册睿 开车指南 2022-08-27 12:08:54 326 0

诸位朋友,各位矿产领域的同好,大家好。关于近期甚嚣尘上的“镍锂钴市场过剩”话题,我看到不少讨论,观点多元,甚至有些观点显得有些片面。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全球矿产资源和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观察者,我想从一个更宏大、更具结构性的视角,来聊聊这个看似矛盾,实则暗藏玄机的供需失衡问题。

直接给结论:镍、锂、钴等电池关键矿产在短期内确实面临供应过剩的压力,导致价格下跌。但从更长远的视角看,全球能源转型对这些矿产的巨大需求仍在持续增长,这使得当前的“过剩”更像是一种阶段性的供需错配和市场调整,而非长期趋势。未来的挑战在于如何平衡短期波动与长期需求,以及如何构建更具韧性的全球供应链。

“过剩”表象下的暗流涌动

首先,我们不能否认,当前市场上的确出现了镍、锂、钴的阶段性供应过剩。根据国际镍业研究组织(INSG)的预测,2025年全球镍市预计将出现19.8万吨的过剩,高于2024年的17.9万吨和2023年的17万吨。, 钴市场同样面临冲击,今年以来价格持续下跌,较2018年的历史高点已下跌70%。 锂价更是经历了“过山车”,相较于2022年末一度下跌7成。

这种过剩的直接原因有几个:

  • 新增产能的集中释放。 过去几年,在新能源汽车等终端需求的强劲拉动下,矿产企业加大了投资力度,新的矿山和冶炼项目陆续投产,导致供给能力迅速提升。
  • 电动汽车市场增速的阶段性放缓。 尤其是在欧美部分地区,电动汽车的普及速度并未完全达到此前的激进预期,这使得对电池原材料的需求增长有所减缓。
  • 电池技术的演进。 值得注意的是,电池技术的进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特定矿产的需求。例如,一些汽车制造商正转向采用磷酸铁锂(LFP)电池,这种电池不使用镍和钴,相比镍钴锰(NCM)电池更具成本优势,这直接导致了镍和钴在电池领域的需求结构性变化。,

新能源浪潮下的矿产“饥渴症”

然而,当我们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一些,会发现这个“过剩”的判断或许需要更审慎的态度。全球范围内的能源转型是一个不可逆的大趋势,而支撑这一趋势的,正是对锂、镍、钴、铜、稀土等关键矿产的巨大需求。

  • 电动汽车的爆发式增长。 尽管短期内增速有所波动,但全球电动汽车的渗透率仍在快速提升。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接近1400万辆,同比增长35%,是2018年的六倍多。 预计到2030年,全球电动汽车保有量将从目前的4000万辆激增至2.3亿辆。 这对电池材料的需求将是天文数字。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到2040年,在气候驱动情景下,锂需求将增长近90%,镍和钴的需求将增长70%。,
  • 可再生能源的扩张。 风力涡轮机、太阳能电池板等清洁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样需要大量的关键矿产,尤其是铜和稀土。,, 有预测显示,到2031年,全球铜需求将从目前的约2500万吨增加到3660万吨,而届时的供应量预计仅为3010万吨,存在650万吨的缺口。 到2035年,铜市场预计将出现近470万吨的缺口。
  • 新兴领域的崛起。 除了传统的应用,人工智能(AI)数据中心、5G网络等新兴领域也对铜等矿产产生了新的、快速增长的需求。,

这些趋势叠加起来,勾勒出一幅清晰的图景:短期内的供应宽松难以掩盖长期需求的巨大潜力。当前的过剩更像是马拉松比赛中的一个补给站,选手们在此休整,但终点远未到达,对能量的需求依然旺盛。

供需失衡背后的复杂博弈

当然,简单的供需曲线并不能完全解释当前的市场状况。隐藏在数字背后的,是更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和地缘政治博弈。

  • 供应链的脆弱与集中。 很多关键矿产的生产和加工高度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例如,全球约70%的钴供应来自刚果(金),而中国的加工能力在全球关键矿产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掌控着全球65%-90%的锂、钴、镍等矿产的精炼产能。, 这种集中度使得全球供应链容易受到地缘政治风险、政策变化或突发事件的影响。,,
  • “资源民族主义”的抬头。 一些资源丰富的国家开始采取提高特许权使用费和税率、限制出口甚至国有化等措施,试图从不断增长的矿产需求中获取更多利益。,
  • 大国在关键矿产领域的战略竞争。 关键矿产已成为大国战略竞争的新焦点。美西方国家正积极推动关键矿产供应链的本土化、多元化和“去中国化”,试图降低对特定国家(尤其是中国)的依赖,并构建自己的关键矿产联盟。,,,,, 这种竞争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这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全球新能源矿产市场呈现出一种既有短期过剩、又有长期紧缺预期的“薛定谔的猫”状态。短期价格的下跌可能会抑制一部分新项目的投资热情,这又可能为未来的供应紧张埋下伏笔。

应对之道:不止于“挖矿”

面对这种复杂的局面,仅仅盯着短期价格波动显然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更系统、更具前瞻性的应对策略。

  1. 构建多元化、有韧性的供应链。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句老话在关键矿产领域尤其适用。各国和企业都需要加大在全球范围内的勘探和开发力度,寻找新的矿源,并推动建设更多元化的加工和精炼设施,降低对单一来源地的依赖。,,
  2. 推动技术创新和材料替代。 研发使用更少关键矿产,甚至不使用特定稀缺矿产的电池技术,是降低供应链风险的有效途径。例如,磷酸铁锂电池的发展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对镍钴的需求压力。, 此外,提升材料的使用效率和开发新的替代材料也至关重要。
  3. 加强回收利用。 城市矿山是未来关键矿产供应的重要来源。建立完善的废旧电池和电子产品回收体系,提高关键矿产的回收率,不仅有助于缓解供应压力,还能带来显著的环境效益。,, 国际能源署估计,回收利用可以满足未来对钕、镨等稀土元素约30%的需求。 然而,目前从产品中回收稀土元素的比例仅约为1%。 这方面的潜力巨大,但也需要大量的技术投入和政策支持。
  4. 强化国际合作与对话。 关键矿产的供应安全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通过建立多边合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协调政策,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波动和供应链中断风险。

总而言之,当前镍锂钴市场的“过剩”只是新能源矿产供需失衡大戏中的一个短暂插曲。长期来看,全球能源转型对关键矿产的需求依然强劲。未来的竞争不仅是资源的竞争,更是供应链韧性、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能力的竞争。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谁能更好地理解并驾驭这种复杂的供需关系,谁就能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潮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引用来源:

  • 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全球关键矿产展望》系列报告。,,,
  • 各类行业分析报告和新闻报道,例如关于镍、钴、锂、铜和稀土市场的具体分析。,,,,,,,,,,,,,,
  • 关于关键矿产供应链风险和地缘政治影响的研究和分析。,,,,,,,,,,,,,,,
【今日审核编辑:册册睿】
【最后审核时间:2022-08-27 12:08:54】
【文章问题反馈报告电话/客服:】

欢迎 发表评论:

文章目录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