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开车指南 正文内容

电动车新国标专家揭秘_新国标背后的权威专家是谁

册册睿 开车指南 2022-09-26 20:09:41 666 0

关于电动自行车新国标背后的专家,一句话概括,这是一群来自各个领域的顶尖人士共同智慧的结晶,而非某个孤胆英雄的杰作。他们是标准化研究机构的学者、交通安全领域的专家、电池技术的权威,还有行业协会和领军企业的代表,共同为“小电驴”的安全保驾护航。

电动自行车,这个曾经在街头巷尾野蛮生长的“国民交通工具”,随着保有量突破3.5亿辆的天量,其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那些触目惊心的火灾事故和难以厘清的交通事故责任。 在这种背景下,对原有标准进行修订、出台更严格的“新国标”(GB 17761-2018及其后续修订版本GB 17761-2024),就像是一场迫在眉睫的手术,势必要给这个行业立下更明确的规矩。

电动车新国标专家揭秘_新国标背后的权威专家是谁 第1张

那么,这场“手术”的主刀者和幕后智囊团究竟是哪些人呢?

不仅仅是“一位”专家,而是一个专家团队

首先要明确的是,国家标准的制定从来不是某个“专家”拍脑袋决定的,而是一个严谨、复杂、多方参与的系统工程。新国标GB 17761-2018的起草单位阵容堪称豪华,汇聚了来自标准化研究机构、国家级检测中心、公安部门、高等院校、行业协会以及电动自行车头部企业的精英力量。

具体来看,主要起草单位包括但不限于:

  • 国家层面的研究与管理机构: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等,这些单位在标准化研究、安全技术、道路交通管理等方面拥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 地方检测与管理单位: 北京市轻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一站、四川省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等,他们在一线积累了大量的实际问题和数据。

  • 学术界代表: 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的参与,为标准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提供了学术支撑。

  • 行业协会与企业: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自行车协会以及浙江绿源电动车有限公司、江苏新日电动车股份有限公司、雅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爱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领军企业也深度参与其中。 企业的参与尤为重要,因为标准最终需要在生产实践中落地执行,他们的经验和反馈能够确保标准的落地性和可操作性。

这些单位共同组成了新国标的起草团队,每一个环节都经过反复的讨论、研究和验证。 这就像一场大型的集体创作,每个人都在自己的领域贡献着专业知识和见解。

藏在幕后的“关键先生”们

虽然标准起草是一个团队协作的过程,但在具体的条款制定和技术论证中,总会有一些关键人物发挥着重要作用。公开资料显示,GB 17761-2018的主要起草人名单很长,包括陈大纪、郝文建、叶震涛、孙巍、舒强、罗跃、李传和、罗刚、聂博、余世光、缪文泉、杨跃翔、张英、孟凯、王琰、倪捷、赵学忠等人。 这些名字背后,是他们在各自领域多年的深耕与积累。

例如,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工作的何鹏林和刘云柱,就曾作为标准的主要牵头起草人,接受媒体采访解读新国标。 何鹏林不仅是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安全技术研究中心的副主任,还是多个锂电池、电动自行车等领域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的主要起草人。 这意味着他在电池安全、整车电气安全等方面具有深厚的专业背景。而刘云柱作为高级工程师,在国内外安全标准化领域也有着丰富的经验。

此外,全国自行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自行车分技术委员会(SAC/TC155/SC1)在标准的制定和修订过程中扮演着核心角色。 这个委员会汇聚了行业内的顶尖专家,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都是在电动自行车领域有很高话语权的人物,他们的专业判断对标准的最终定稿至关重要。例如,余世光不仅是GB 17761-2018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也是该分技术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 这也印证了标准的制定过程是一个多方专家协作,并在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组织协调下进行的。

为何要如此兴师动众?

新国标的制定,绝非简单的参数调整,而是一次针对电动自行车安全性的全方位升级。比如,最受关注的车速限制、整车重量、脚踏骑行能力等,都经过了反复的论证和权衡。 标准中增加的防篡改要求,更是直击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的痛点,这背后需要跨越技术和管理的双重障碍。 再比如,针对电池安全,特别是锂电池的安全问题,新国标及其配套标准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这涉及到材料科学、电化学、热管理等多个专业领域的知识。

可以说,每一项看似简单的规定背后,都凝结着专家团队大量的研究、试验和讨论。他们需要平衡安全与便捷、技术可行性与成本控制、行业发展与社会治理等多方面的因素。这种复杂性,决定了新国标的制定必须依靠一个跨学科、跨领域的专家团队,而不是某一位“揭秘”的权威人士。

标准的持续演进:一个没有终点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标准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新的安全问题的出现,国家标准也会不断修订和完善。我们目前讨论较多的GB 17761-2018已经有了新的替代版本GB 17761-2024,并计划于2025年9月1日实施。 这表明,对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的研究和标准化工作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

而在这个过程中,依然是那些来自各行各业的专家们在默默付出,他们是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健康发展和用户安全出行的“幕后英雄”。虽然我们可能无法一一记住他们的名字,但他们通过一项项严谨的标准,为我们的骑行生活构筑起了一道道坚实的安全防线。

所以,当我们在街头巷尾看到符合新国标的电动自行车有序行驶时,不妨想想,这背后是无数专家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他们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只有对安全和规范的执着追求。

引用来源:

  • 《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18 - 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 《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 - 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 《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 财新

  • 全国自行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四届电动自行车分技术委员会(SAC/TC155/SC1)信息

  • 护航安全出行电动自行车强标升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解读 - 《产品安全与召回》采访报道

  • 团体标准 《电动自行车术语》主要起草人名单

  • 《新闻1+1》关于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的报道与专家采访

  • 一批新规出台!事关你的“小电驴”! - 中国政府网

  • 《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18)相关热点问题专家解读 - 广东省公安厅网站

  • 3项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及修改单正式实施 - 相关报道

  •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来了!王泽深:改变电池市场格局 - 新华网采访报道

  •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电动自行车新国标”主要起草单位的报道

【今日审核编辑:册册睿】
【最后审核时间:2022-09-26 20:09:41】
【文章问题反馈报告电话/客服:】

欢迎 发表评论:

文章目录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