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排行榜
北京限行第一次免罚_新手必知的限行处罚规则详解
2022-08-15上海国5车上沪牌最新规定_2025年沪牌政策解读与办理指南
2022-09-01汽车限行城市规定_2025最新限行政策全面解析
2022-09-03央视怒批电动车新国标_媒体热议新规背后的民生考量
2022-09-19沪牌还值钱吗_2025年上海车牌价值深度解析
2022-08-31电动自行车电池怎么选_告别选择困难症的选购全指南
2022-09-20
欧盟正在大力推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在主要交通干道上实现充电无忧。 根据新通过的《替代燃料基础设施条例》(AFIR),欧盟设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到2025年,在“泛欧交通网络”(TEN-T)的核心道路上,每隔60公里就要建设至少一个快速充电站。 这一举措旨在缓解电动车主的“里程焦虑”,让跨国出行像燃油车一样便捷。 法规不仅对充电站的间距提出了要求,还对充电功率、支付方式、信息透明度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
欧盟此举是其宏大气候目标“Fit for 55”计划的一部分,旨在减少交通运输的碳排放,迈向2050年气候中和的愿景。 通过强制性的国家目标和统一的技术标准,欧盟希望加速充电网络的部署,为电动汽车的普及提供有力支撑。 这一规划的实施将对欧洲乃至全球的电动出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当然,宏伟蓝图的实现并非一帆风顺,充电桩数量的不足、电网承载能力、建设成本等都是需要克服的挑战。 但随着法规的生效和资金的支持,欧盟正朝着更加绿色、便捷的交通未来稳步迈进。
驶向未来:欧盟的“60公里充电圈”计划深度解读
电动汽车越来越普及,但对于不少想“尝鲜”的朋友来说,续航里程和充电便利性仍然是心里的一道坎,俗称“里程焦虑”。试想一下,开着电动车出门远行,最怕的就是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电量告急,找不到充电桩,那种感觉,可能比手机没电还让人抓狂!
为了解决这个痛点,特别是鼓励大家开着电动车在欧洲各国之间“说走就走”,欧盟最近出台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替代燃料基础设施条例》(Alternative Fuels Infrastructure Regulation),简称AFIR。 这个法规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在欧洲的主要交通大动脉上,也就是所谓的“泛欧交通网络”(TEN-T),实现每隔60公里就有一个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站的“充电圈”。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咱们国内高速公路服务区加油站的感觉?但这次是给电动车“加油”。
什么是泛欧交通网络(TEN-T)?
在深入了解充电计划之前,咱们先说说这个“泛欧交通网络”是个啥。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欧洲的交通“主动脉”和“毛细血管”系统。 它是一个覆盖全欧洲的综合性交通网络,包括公路、铁路、内河航道、港口、机场和铁路场站等,旨在促进欧盟成员国之间的互联互通,提升交通效率。 TEN-T网络分为“核心网络”和“综合网络”。核心网络连接着欧盟最重要的城市和交通枢纽,是整个网络的骨架,需要在2030年前建成。 综合网络则覆盖范围更广,计划在2050年前完成。
欧盟这次的“60公里充电圈”计划,首先聚焦的就是这个最重要的TEN-T核心网络。
“60公里充电圈”:具体要求有哪些?
根据AFIR法规,从2025年开始,欧盟成员国需要确保在TEN-T核心网络的沿线,每隔不超过60公里就至少有一个面向轻型电动汽车(包括乘用车和厢式货车)的快速充电站。
这个“快速充电站”可不是那种充一晚上都充不满的小功率充电桩,法规对充电功率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到2025年底,每个充电站至少要提供一个150千瓦(kW)的直流快速充电桩,并且整个充电站的总输出功率至少要达到400千瓦。 到了2027年底,每个充电站的总输出功率还要进一步提升到600千瓦。 对于重型电动车(如电动卡车和公共汽车),核心网络的充电站间隔也是60公里,但要求的功率更高,至少为350千瓦,并在2030年实现网络全覆盖。
想象一下,未来你在欧洲自驾电动车,就像现在找加油站一样,每开60公里左右,就能方便地找到一个大功率的充电站,喝杯咖啡的功夫,电量就“满血复活”了,这对于缓解电动车主的“里程焦虑”绝对是个福音!
除了距离和功率,AFIR法规还关注用户的充电体验:
- 支付便利: 充电不再需要下载一堆App或绑定特定服务。法规要求,从2024年4月13日起,新建的公共充电桩必须支持使用银行卡或非接触式支付设备(比如刷信用卡或者手机NFC支付)进行临时充电,无需订阅或注册。 到了2027年,所有功率在50千瓦及以上的快速充电桩都要支持刷卡支付。 这点对于经常跨境出行的车主来说非常实用,省去了很多麻烦。
- 价格透明: 充电价格必须清晰透明,按每千瓦时(kWh)、每分钟或每次充电会话来显示,而且价格要合理、易于比较,不能搞价格歧视。
- 信息共享: 充电站运营商需要通过电子方式提供充电桩的可用性、等待时间、价格等实时信息,方便车主提前规划路线。
AFIR不仅仅是充电桩
AFIR法规的视野不仅仅局限于电动汽车充电。为了支持更多替代燃料车辆的发展,法规还对氢燃料加注站、港口岸电供应、机场飞机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要求。 例如,到2030年,在TEN-T核心网络的城市节点以及沿线每200公里,需要建设至少一个氢燃料加注站。
这些举措都是欧盟“Fit for 55”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计划的目标是在2030年将欧盟的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至少55%,并最终在2050年实现气候中和。 交通运输是主要的碳排放源之一,推广替代燃料基础设施是实现减排目标的关键环节。
对比中国:我们做得怎么样?
看到欧盟的这些计划,咱们自然会想到国内的情况。近年来,中国在电动汽车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充电桩数量遥遥领先。 尤其是在广东、江浙沪等经济发达地区,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充电桩覆盖率已经比较高了,省内自驾基本能满足充电需求。
然而,就像一些车主朋友反映的,国内充电桩虽然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不同运营商App不统一,有时候需要下载好几个App才能充电;节假日期间热门地区的充电桩还是会排队;以及价格显示和支付方式有时不够直观便捷等等。 欧盟AFIR法规中关于支付便利性和信息透明度的要求,对于国内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挑战与展望
当然,欧盟实现“60公里充电圈”的宏伟目标并非易事,会面临不少挑战。
- 资金投入: 建设覆盖广泛、功率充足的充电网络需要巨额资金投入,虽然欧盟提供了部分资金支持(如“连接欧洲基金”下的替代燃料基础设施基金AFIF),但成员国和私人投资仍是主力。
- 电网升级: 大量高功率充电桩的接入对电网的承载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进行电网的升级和改造,确保电力供应稳定。
- 建设速度: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实现大规模充电桩的部署,需要克服规划、许可、施工等方面的难题,建设速度能否跟上电动汽车的增长速度,也是一个考验。
- 成员国差异: 欧盟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电动汽车普及程度存在差异,如何在不同国家有效推进法规的实施,确保网络的连贯性,需要成员国之间的协同努力。
尽管挑战重重,但欧盟推动电动化转型的决心是坚定的。 AFIR法规的生效标志着欧盟在建设便捷、可靠的替代燃料基础设施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随着相关政策的落地和技术的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欧洲将拥有更加完善的充电网络,让电动出行变得更加轻松、愉快。
对于中国的电动汽车产业和消费者来说,关注欧盟的这一计划,不仅能看到全球电动出行发展的趋势,也能为我们自身充电基础设施的优化和升级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毕竟,让电动车主都能安心出行,“充电自由”,是大家共同的愿望。
QA环节
问:AFIR法规什么时候开始生效? 答:AFIR法规已于2024年4月13日开始适用。
问:60公里的充电站间隔是针对所有道路吗? 答:不是,60公里的间隔要求主要针对“泛欧交通网络”(TEN-T)的核心道路。
问:AFIR对充电桩的支付方式有什么新要求? 答:从2024年4月13日起,新建的公共充电桩必须支持临时支付,可以使用银行卡或非接触式设备,无需订阅。 到2027年,功率50千瓦及以上的快速充电桩都要支持刷卡支付。
问:这个法规对氢燃料汽车有要求吗? 答:是的,AFIR法规也对氢燃料加注站的建设提出了目标,例如到2030年,在TEN-T核心网络的城市节点和沿线每200公里要有一个加氢站。
参考来源
- 欧洲议会新闻稿,关于通过替代燃料基础设施条例(AFIR)的内容。
- 欧盟委员会交通运输总司网站上关于AFIR法规的介绍。
- 相关行业媒体和机构(如ACEA、ICCT)发布的关于欧盟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和AFIR法规的分析报告。
- (如适用,引用具体文献名称、发表网站和标题,例如: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在其网站发布的报告“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需要加速”)
- 来源于Google搜索结果、、、、、、、、、、、、、、、、、、、、、、、、、、、、、、、。
【最后审核时间:2022-10-11 11:10:31】
【文章问题反馈报告电话/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