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开车指南 正文内容

疫情防控躺平的风险_全面放开管控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册册睿 开车指南 2022-10-13 18:10:34 1506 0

近年来,“躺平”一词在社会上流传,如果将这个词用在疫情防控上,意味着放松甚至取消对疫情的干预措施。这种做法虽然在短期内可能带来某些便利,但从长远和全局来看,其背后隐藏着诸多不容忽视的严重风险。

全面放开疫情管控并非简单地恢复常态,而是一项涉及全民健康、社会运行和经济发展的复杂挑战。它可能导致感染人数激增,对我国医疗体系造成巨大压力,并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健康和社会经济后果。

因此,在考虑调整疫情防控策略时,必须审慎权衡利弊,充分认识到“躺平”可能带来的风险,并为此做好充分准备。

医疗系统不堪重负:一场难以承受的“医疗挤兑”

想象一下早高峰的地铁站,如果所有人都在同一时间涌入,结果会是怎样?医疗系统的运行也类似。如果全面放开管控,短时间内大量人群感染,即使重症比例较低,庞大的感染基数也会导致需要医疗救助的人数绝对值显著增加,从而可能引发严重的“医疗挤兑”。

“医疗挤兑”是指在短时期内,大量病患集中涌向医疗机构,导致医疗资源紧张甚至崩溃的现象。 在新冠疫情早期,武汉就曾经历过医疗挤兑,医院几乎无法正常运转,医护人员和医疗物资都面临极度紧缺。 尽管我国近年来在医疗资源建设上有所加强,但每千人口医疗床位和重症监护床位数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且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 一旦出现大规模感染,尤其是在欠发达地区,医疗体系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届时,不仅新冠患者难以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其他急症患者的正常医疗需求也可能受到严重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大规模感染与死亡风险:不容忽视的生命代价

虽然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致病性相较于早期毒株有所减弱,但其传播速度更快、传染性更强。 全面放开管控可能导致病毒迅速传播,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人群感染。 这对于脆弱人群,尤其是尚未全程接种疫苗或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来说,死亡风险会显著增加。

正如人民日报曾指出的,“躺平”消极防疫的后果是严重的。 例如,美国在放任病毒传播后,累计死亡病例数超过百万,新冠疫情成为导致人均预期寿命下降的首要原因之一。 尽管不同国家国情各异,但这些经验教训都警示我们,对病毒传播“躺平”可能需要付出沉重的生命代价。

长期健康问题:“长新冠”的影响不容小觑

除了急性感染期的健康风险,新冠病毒还可能带来长期的健康问题,即“长新冠”(Long COVID)。 世界卫生组织将长新冠定义为通常在初次感染新冠后3个月内开始,持续至少2个月的一系列症状,这些症状会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 长新冠的症状多种多样,包括疲劳、呼吸急促、头晕、脑雾、嗅觉或味觉丧失等。

研究表明,长新冠不仅对患者个体产生负面影响,还可能带来重大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长新冠患者中超过一半在感染后的一个月内至少有一天无法工作,甚至有部分患者完全无法工作。 女性感染新冠后出现长新冠的风险可能高于男性,且症状类型有所不同。 随着感染人数基数增大,长新冠患者数量也可能随之增加,这将对个人健康、家庭护理以及社会劳动力供给和医疗保障体系带来长期挑战。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并非一“放”了之那么简单

一些人认为全面放开管控能迅速提振经济,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简单。 大规模感染本身就会对社会经济运行产生显著负面影响。

首先,大量劳动力因感染或需照顾感染家人而缺勤,可能导致生产效率下降,影响供应链稳定。 其次,持续的疫情和健康不确定性会影响人们的消费意愿和投资信心。 恐慌心理可能导致人们减少外出、聚会等活动,进一步抑制经济活力。 此外,大规模感染带来的医疗支出增加也将成为个人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正如一些分析指出的,大规模传染病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有时甚至可能超过金融危机或自然灾害。

尽管有观点认为,从长期来看,疫情可能促进数字经济等新业态发展,但短期内,全面放开管控可能带来的冲击不容忽视。 许多经历过快速放开的国家在经济上并未立即展现出亮眼的表现,反而可能面临经济复苏步履滞缓的困境。

新变种出现的风险:一场与病毒的“军备竞赛”

病毒的变异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而病毒传播的机会越多,变异的可能性就越大。 大规模感染为病毒提供了更多的复制机会,从而增加了出现新变异毒株的风险。 新出现的变异株可能具有更强的传播力、免疫逃逸能力,甚至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疾病,从而给疫情防控带来新的挑战,使得之前的努力事倍功半。

阻止病毒传播是防止危险变异出现的最佳方法之一。 这意味着在病毒仍广泛传播的情况下,“躺平”可能会让我们在这场与病毒的“军备竞赛”中处于不利地位。

心理健康影响:疫情阴影下的心理重塑

长期的疫情及其带来的不确定性、社会隔离、对健康的担忧以及亲友患病甚至离世的经历,都可能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深远影响。 全面放开后,如果出现大规模感染和医疗资源挤兑,人们的焦虑感和无力感可能进一步加剧。 经历过封控的人们可能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担忧,而对病毒的恐惧也可能导致一部分人过度防护,影响正常生活。

应对疫情带来的心理健康挑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服务,帮助人们走出疫情的阴影。

FAQ:关于疫情防控“躺平”的常见问题

  • 什么是疫情防控中的“躺平”?在疫情防控语境下,“躺平”通常指放松甚至取消针对新冠病毒传播的干预措施,例如大规模核酸检测、隔离、出行限制等。

  • 奥密克戎毒株是不是就是“大号流感”?科学证据表明,奥密克戎变异株虽然致病性有所减弱,但传染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且仍可能导致大量人群感染和重症,尤其对脆弱人群构成威胁。 因此,不能简单将其等同于普通流感。

  • 全面放开后,医疗系统真的会承受不住吗?我国人口基数庞大,脆弱人群数量多,医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且分布不均。 如果短期内出现大规模感染,即使重症比例不高,绝对感染人数也会非常庞大,可能导致医疗资源,尤其是重症监护资源面临严重挤兑。

  • 疫苗接种对应对全面放开有帮助吗?疫苗接种,特别是加强针接种,已被证明有助于降低感染新冠病毒后发生重症的风险。 提高人群疫苗接种率,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体中,是应对可能到来的感染高峰、减少重症和死亡的关键措施之一。

  • 什么是“长新冠”?“长新冠”是指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现的持续性健康问题,症状多样,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更长时间,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结论:审慎权衡,做好准备

疫情防控涉及复杂的科学、社会和经济问题,简单的“躺平”看似轻松,实则蕴藏着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全面放开管控可能对医疗系统、公众健康、社会经济以及病毒变异带来严重的冲击。

在考虑调整防控策略时,必须坚持科学精神,充分评估潜在风险,并做好周全的准备。 这包括但不限于:持续推进疫苗接种,尤其是提高老年人群的接种率;加强医疗资源建设,提高重症救治能力;储备必要的医疗物资和药物;加强病毒变异监测;以及向公众提供准确、透明的信息,引导公众做好个人防护,提升整体社会应对能力。 只有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守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参考来源:

  1. 协同式应急:重大疫情中的医疗挤兑与合作治理——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 (未注明日期).

  2. How did the COVID-19 pandemic affect healthcare spending? -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2023年11月2日).

  3. Global Challenges to Public Health Care System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A Review of Pandemic Measures and Problems - PMC. (未注明日期).

  4. 新冠疫情影响经济发展的系统动因与对策研究 - 汉斯出版社. (未注明日期).

  5. 主任推荐学习材料之四十九:人民日报:“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 (2022年10月12日).

  6. 人民网评:加强医疗资源建设,筑牢疫情防控屏障. (2022年11月16日).

  7. 清零政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未注明日期).

  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长期后遗症负面影响及对策建议 - 中国公共卫生. (未注明日期).

  9. BMJ子刊:长期新冠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比某些癌症还严重 - 生物谷. (2023年6月12日).

  10. COVID-19:全球商业影响分析与启示(更新版) - 麦肯锡. (2020年3月11日).

  11. 综述:疫情加剧劳动力短缺美经济发展将受长期伤害 - 新华网. (2022年9月28日).

  12. 病毒变异株及其对COVID-19疫苗的影响. (2021年3月1日).

  13. Reopening strategies, mobility and COVID-19 infections in Europe: panel data analysis. (未注明日期).

  14. 新冠还会回来吗?还会再次引起大规模传播吗?多位专家解读 - 宁夏互联网辟谣平台. (2023年3月13日).

  15. They stumble that run fast: the economic and COVID-19 transmission impacts of reopening industries in the US - medRxiv. (2020年6月12日).

  16. COVID-19后遗症(COVID-19长期症状)‎. (2025年2月26日).

  17. “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 - 人民日报. (2022年10月12日).

  18. 上海交大赵大海接受央视专访:避免医疗资源挤兑和保护弱势群体是未来两个月新冠疫情相关工作的重点. (2022年12月15日).

  19. 广州多位医学专家解读防疫形势:哪一步最关键?会发生医疗挤兑吗? (2022年12月3日).

  20. 疫情防控吃劲阶段更不能有“躺平”幻想. (2022年5月23日).

  21. “躺平”暴露多重后遗症世卫组织发出警告 - 法治网. (2022年4月25日).

  22. 告别“清零”,中国将迎重启. (2022年12月16日).

  23. 西方“躺平”式抗疫后果令人警醒 - 人民日报. (2022年5月14日).

  24. 中国疫情政策大转向:糟糕的时间点,缺席的路线图和流失的信任- BBC News 中文. (2022年12月21日).

  25. 通过大规模、有针对性的政策,限制冠状病毒的经济影响. (2020年3月9日).

  26. “乙管”后医疗资源够吗?如何降低重症发生? - 新华网. (2022年12月27日).

  27.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 - 教育部. (2020年6月7日).

  28. Effect of lifting COVID-19 restrictions on utilisation of primary care services in Nepal. (2022年11月29日).

  29. Reopening after COVID-19 lockdown and impact on disease - News-Medical.net. (2020年8月10日).

  30. 病毒变种和大流行| AMNH. (未注明日期).

  31. Uncovering symptoms of new COVID variants in 2025 | GoHealth Urgent Care. (2025年4月22日).

  32. Alpha、Beta、Delta……新冠变异毒株们有哪些区别? - 四川省人民政府. (2021年7月29日).

  33. 持续变异!传播更隐匿!本轮疫情毒株传播呈现四大特点! - 邵阳市人民政府. (2022年11月1日).

  34. Impact of extending lockdown on COVID-19 dynamic during 2021 in London: a mathematical modelling study | medRxiv. (2025年4月4日).

  35. Why the government should wait to lift lockdown restrictions | NHS Confederation. (未注明日期).

  36. “我不反对放开,我反对的是拍脑袋的决策”:中国疫情管控下的民众心声 - 美国之音. (2022年12月16日).

  37. 新冠疫情如何影响世界经济- 毕马威中国. (未注明日期).

  38. The impact of school reopening on the spread of COVID-19 in England - Journals. (2021年5月31日).

  39. 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 - 中国政府网. (2022年11月11日).

  40. What to Know About COVID FLiRT Variants | Johns Hopkins. (2024年5月13日).

  41. 中国新冠病毒“清零”政策对习近平造成危险- BBC News 中文. (2022年7月9日).

  42. 研究显示,女性感染新冠后出现长期后遗症的风险更高 - 生物谷. (2022年6月22日).

  43. COVID-19 variants: What's the concern? - Mayo Clinic. (未注明日期).

  44. (PDF) The impact of school reopening on the spread of COVID-19 in England. (未注明日期).

  45. 你問我答:新冠長期症狀(長新冠)會傳染嗎?最新研究側重哪些方面? - BBC News 中文. (2022年5月23日).

  46. 在坚持中赢得战略主动——近三年来我国打好疫情防控攻坚战述评 - 教育部. (2022年12月7日).

  47. 【防疫知识】终结新冠疫情,我们应这样做. (2023年2月8日).

  48. Associations between SARS-CoV-2 variants and risk of COVID-19 hospitalization among confirmed cases in Washington State: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 PubMed Central. (未注明日期).

【今日审核编辑:册册睿】
【最后审核时间:2022-10-13 18:10:34】
【文章问题反馈报告电话/客服:】

欢迎 发表评论:

文章目录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