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开车指南 正文内容

武汉咽拭子采集标准_明确至少擦拭6次确保检测准确性

册册睿 开车指南 2022-10-29 20:10:31 240 0

核酸检测,作为疫情防控的“火眼金睛”,其准确性是阻断病毒传播的关键。而咽拭子采集,正是核酸检测链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采样的规范程度直接影响着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在新冠疫情期间,武汉市在核酸采样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并明确提出了一系列规范标准,其中“至少擦拭6次”的咽拭子采集要求,更是为确保检测准确性提供了明确指引。

为什么咽拭子采集需要严格规范?

核酸检测的原理是检测样本中是否含有病毒的遗传物质(RNA)。如果采集的样本中病毒载量过低,或者根本没有采集到病毒,即使感染了也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给个人健康和公共防疫带来隐患。 因此,咽拭子采集并非简单地“在嗓子眼儿划拉一下”那么随意,它是一项需要专业技术和严谨态度的医疗操作。

影响咽拭子采样准确性的因素有很多,包括: *   采集深度: 拭子是否能深入到咽扁桃体和咽后壁等病毒可能富集的部位。 *   接触时间: 拭子与黏膜接触的时间是否足够,以便充分吸附脱落细胞和病毒。 *   取样力度: 力度是否恰当,既能刮取到足够细胞,又不会引起被采集者的过度不适或损伤。 *   采样人员技术: 采样人员的熟练程度、操作经验以及对感染控制措施的落实。 *   被采集者配合度: 被采集者能否按照指示配合采样,例如头部微仰、张大嘴并露出扁桃体等。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偏差,都可能导致样本质量不佳,进而影响核酸检测的准确性。这就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实验室检测设备再先进,如果样本本身就没“米”,也检测不出“阳性”结果。

武汉咽拭子采集的“6次”标准解析

根据武汉市卫健委发布的核酸采样操作社会监督公告,明确规定了正确规范的咽拭子采集标准:被采集人员头部微仰,嘴张大,露出两侧扁桃体,采样员将拭子越过舌根,在被采集者两侧咽扁桃体稍微用力来回擦拭至少3次,然后再在咽后壁上下擦拭至少3次。

这“至少6次”的擦拭动作,其背后蕴含着科学的考量:

  • 全面覆盖: 咽扁桃体和咽后壁是病毒容易附着和繁殖的区域。通过对两侧扁桃体和咽后壁的反复擦拭,可以最大程度地采集到这些区域的黏膜上皮细胞和病毒。

  • 增加细胞量: 多次擦拭能够确保拭子充分接触黏膜,采集到足够的脱落细胞。这些细胞中可能携带着病毒,细胞量越多,检测到病毒核酸的概率就越大,从而降低假阴性风险。

  • 提高检出率: 规范、足量的样本采集是提高核酸检测阳性检出率的基石。尤其是在病毒载量较低的早期感染者或无症状感染者中,充分的样本采集显得尤为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层面的相关技术指南中也对咽拭子采集有类似规定,例如《关于印发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手册(试行)的通知》指出,采样人员应在被采集者两侧咽扁桃体稍微用力来回擦拭至少3次,然后再在咽后壁上下擦拭至少3次。 《新冠病毒核酸20合1混采检测技术规范》中也提到了相同的擦拭标准。 这表明武汉的“6次”标准与国家规范精神是一致的,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公开监督的方式进一步强化了执行力。

咽拭子采集的细节与注意事项

除了擦拭次数,咽拭子采集还有一些不容忽视的细节,这些都关乎最终的检测效果:

  • 采样前的准备: 在进行咽拭子采集前30分钟,被采集者应避免进食、饮酒、嚼口香糖或吸烟,以防止冲淡附着于咽部的病毒或影响检测结果。 采样前2小时应避免进食,以免引起呕吐。

  • 正确姿势: 被采集者应头部微仰,嘴张大,露出两侧咽扁桃体,并配合采样人员的指令。 有专家建议,在采样时不必特意发出“啊”的声音,屏住呼吸可减少感染风险。

  • 拭子选择: 采样拭子并非普通的棉签,其材质通常是聚酯或尼龙纤维,能够高效刷取咽后壁细胞,并易于将样本释放到保存液中。

  • 采样人员培训与资质: 采样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生物安全培训和实操考核,熟练掌握口咽拭子、鼻咽拭子等常用采集方法,并能正确穿脱个人防护用品,确保操作规范和感染控制。 “不培训不上岗,培训不合格不上岗”是保障采样质量的基本原则。

  • 鼻咽拭子的优势: 在某些情况下,如怀疑有密切接触史、曾感染新冠肺炎或多次口咽拭子结果不明确的人群,建议进行鼻咽拭子检测,因为其检出率通常高于口咽拭子。 然而,鼻咽拭子对采样技术要求更高,操作不当可能造成不适或影响效果。

  • 样本保存与转运: 采集后的样本需妥善保存于病毒保存液中,并按照规范的时间和频次转运至实验室进行检测,确保样本中的病毒核酸不被破坏。

提升检测准确性,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核酸检测的准确性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仅依赖于采样环节的规范性,更离不开实验室检测、信息管理和公众配合等多个方面的协同。

在疫情期间,许多采样人员被称为“与死神打交道的人”,他们在高温酷暑下穿着厚重的防护服,甚至一天要重复采样动作上百次。 他们的辛苦付出,正是为了最大程度地保证每一份样本的质量。作为被采集者,积极配合采样人员的专业操作,不随意移动,避免干扰,也是为检测准确性贡献一份力量。

核酸检测结果出现“假阴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采样环节,还可能与病毒载量过低、样本收集过早或过晚、样本保存运输不当、以及病毒变异或PCR抑制等技术本身的原因有关。 因此,当出现疑似症状而核酸检测阴性时,应结合流行病学史和影像学表现等进行综合判断,必要时多次复查或采集不同类型样本。

总之,武汉市明确的咽拭子“至少擦拭6次”的采集标准,体现了对核酸检测准确性的高度重视,这是在实践中总结出的科学经验。它提醒我们,看似简单的采样环节,实则内含大学问,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最终的检测结果,从而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常见问题解答

Q1:为什么咽拭子采集时,采样员要用压舌板压住舌头,还要擦拭扁桃体和咽后壁?A1:压舌板是为了更好地暴露咽喉部,避免舌头阻挡采样视线。咽扁桃体和咽后壁是病毒复制和脱落的“主战场”,在这里进行充分擦拭,能最大程度地获取含有病毒的脱落细胞,从而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Q2:“至少擦拭6次”是不是武汉独有的标准?其他地方有类似的规定吗?A2:武汉市明确的“至少擦拭6次”具体操作,是基于国家层面的咽拭子采集规范细化并加强监督的体现。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相关技术指南和规范,如《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手册(试行)》和《新冠病毒核酸20合1混采检测技术规范》,均要求在两侧咽扁桃体擦拭至少3次,并在咽后壁上下擦拭至少3次。 因此,武汉的标准与国家规范精神是一致的,旨在确保采样充分。

Q3:如果核酸检测结果是阴性,是不是就百分之百安全了?A3: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通常意味着当前样本中未检测到病毒核酸。然而,任何检测方法都无法达到100%的准确率。可能出现“假阴性”的情况,例如:病毒载量过低(尤其在感染早期或恢复期)、样本采集不当、样本在保存或运输过程中降解,或者病毒发生变异影响检测等。 因此,即使核酸结果阴性,也仍需结合自身症状、流行病学史等因素综合判断,并继续做好个人防护。

Q4:核酸检测前30分钟不能喝水、吃东西,这是为什么?A4:检测前30分钟内喝水或进食,特别是喝热水,可能会稀释或冲淡附着在咽部的病毒,还可能抑制病毒活性,从而影响咽拭子核酸检测的准确度,导致“假阴性”结果。 避免进食也是为了防止采样时因刺激引起恶心、呕吐。

Q5:口咽拭子和鼻咽拭子哪种检测准确性更高?A5:一般情况下,鼻咽拭子的检出率要高于口咽拭子。这是因为鼻咽部更接近病毒感染的源头,病毒载量可能更高,且采样时相对更不易受到舌头等因素干扰。 然而,鼻咽拭子对采样人员的技术要求更高,操作不当可能导致不适。在实际大规模筛查中,口咽拭子因其便捷性仍被广泛应用。 对于特定人群,如怀疑有密切接触史或多次口咽拭子结果不明确者,医生可能会建议采集鼻咽拭子。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 影响核酸检测咽拭子采样的因素有哪些?权威专家解答来了. 2022年6月14日.

  2. 国家卫生健康委. 关于印发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手册(试行)的通知. 2020年7月13日.

  3. 达州市达川区人民政府. 核酸检测前30分钟,不要做这几件事! 2022年5月12日.

  4. 随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注意!核酸检测前30分钟不能干这些事. 2022年4月29日.

  5. 中国基金报泰勒. 武汉明确咽拭子采集至少擦拭6次! 2022年10月30日.

  6. 新浪新闻. 武汉:咽拭子采集至少擦拭6次,欢迎监督举报. 2022年10月29日.

  7. 东北网. 武汉明确咽拭子采集至少擦拭6次网友:要互相配合. 2022年10月28日.

  8.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

  9. 中国政府网. 新冠病毒核酸20合1混采检测技术规范. 2022年1月19日.

  10. 调兵山市人民政府. 假阴性、无症状传播…专家详解:新冠比SARS更"狡猾"? 2020年2月15日.

  11. 央视新闻. 口鼻咽拭子检测准确性哪个更高?专家答疑→ 2021年10月29日.

  12. 新疆日报. 新疆从五方面确保核酸采样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2022年9月27日.

  13. 湖北省临床检验中心. 新冠病毒样本采集和检测技术指南. 2021年5月25日.

  14. 新华社.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文要求加强核酸采样质量管理. 2022年6月13日.

  15. 沈阳日报. 专家提醒:为避免结果“假阴性” 检测前这些细节得注意. 2020年7月3日.

  16.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一线采样人员必看!!!

  17.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喝饮料会造成假阳性?检测时为啥不要“啊”?这些问题,做核酸检测的你一定要知道! 2022年5月5日.

  18.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荆楚网】咽拭子采集员: “与死神打交道的人”. 2020年3月23日.

  19. 随州发布. 戳舌头,刮牙齿,捅喉咙,到底哪种才是正确的核酸采样方法? 2022年11月9日.

【今日审核编辑:册册睿】
【最后审核时间:2022-10-29 20:10:31】
【文章问题反馈报告电话/客服:】

欢迎 发表评论:

文章目录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