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排行榜
北京限行第一次免罚_新手必知的限行处罚规则详解
2022-08-15上海国5车上沪牌最新规定_2025年沪牌政策解读与办理指南
2022-09-01汽车限行城市规定_2025最新限行政策全面解析
2022-09-03央视怒批电动车新国标_媒体热议新规背后的民生考量
2022-09-19沪牌还值钱吗_2025年上海车牌价值深度解析
2022-08-31电动自行车电池怎么选_告别选择困难症的选购全指南
2022-09-20
插电混动汽车,作为当下新能源浪潮中的一股中坚力量,正逐渐走进千家万户。它不像纯电车那样让人为里程焦虑而烦恼,也不像传统燃油车那样在油耗上居高不下。而要说目前最成熟的插电混动技术,绕不开的几个名字,便是比亚迪、吉利、长城等国内自主品牌,他们在技术路线上各有侧重,但在推动插混市场普及上,都功不可没。
如果要一句话总结目前插电混动的趋势,那就是:中国品牌的技术优势正在凸显,并且正在成为全球插混技术发展的主导力量。
插混技术路线:不止“混”就那么简单
聊插混,不能不提它的“混”法。简单来说,插电混动并非只有一种技术架构,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可以分为几类,其中P1+P3的串并联架构和增程式是国内市场比较常见的,当然还有P2架构以及相对复杂的功率分流。
P1+P3串并联: 这种架构通常包含一个与发动机曲轴相连的P1电机(主要负责发电和启动发动机)以及一个位于传动轴上的P3电机(主要负责驱动车辆)。 这种架构可以实现纯电、串联、并联、发动机直驱等多种模式,兼顾了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 国内大多数自主品牌的DHT(Dedicated Hybrid Transmission,混合动力专用变速器)方案都属于此类。
增程式: 这种路线相对简单直接,发动机不直接参与驱动,只负责发电,然后由电动机驱动车辆。 可以理解为在纯电动车上加了一个“充电宝”,只要有油,就能发电补能,缓解里程焦虑。 理想汽车是国内增程式的代表。
P2架构: 电机位于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可以通过离合器实现与发动机的连接或断开。 这种架构可以在燃油车基础上进行改造,初期一些车型采用过,但对于横置平台兼容性不太好,现在多在一些越野车型上看到,例如长城的Hi4-T技术就采用了P2架构。
功率分流: 以丰田THS为代表,通过行星齿轮组实现发动机和电机之间的能量分配。 技术难度较高,专利壁垒森严,限制了国内自主品牌 early stage 的发展。
可以说,不同的技术路线各有千秋,没有绝对的优劣,关键在于各家车企如何调校和优化,以达到“全工况效率最优,全场景驾驶无忧”的目标。
品牌技术领先优势:谁在C位?
在国内插电混动市场,几家自主品牌的表现尤为亮眼,他们的技术迭代速度和市场占有率,都足以证明其领先优势。
比亚迪DM-i: 说到插混,比亚迪绝对是绕不开的名字。 比亚迪是国内最早布局插混技术的车企之一,其DM技术已经发展到第五代。 以“以电为主、用油为辅”为设计理念,特别注重燃油经济性,在市区工况下大部分时间依靠电机驱动,发动机主要负责发电,只有在高速等特定工况下才会参与直驱。 结构相对简单,控制平顺性好,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都很高。 最新发布的第五代DM技术,更是将发动机热效率和亏电油耗做到了极致,续航里程也突破了2000公里。
吉利雷神混动: 吉利的雷神混动是另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其DHT Pro采用了3挡结构,可以在不同车速下实现更高效的动力输出和燃油经济性。 相比单挡的DM-i,多挡位可以在高速时让发动机工作在更高效的区间。 吉利的雷神混动也在不断迭代,推出了雷神电混8848等新一代技术,强调电感化、智能化和更低的油耗。 新一代雷神电混EM-i更是直指比亚迪DM5.0,在亏电油耗和发动机热效率上发起挑战。
长城混动(Hi4/Hi4-T): 长城汽车在混动领域也积极布局,其Hi4技术以“智能四驱电混技术”为卖点。 Hi4系统通过前后轴双电机实现电四驱,结构紧凑且成本可控,在结构上实现了双电机四驱的效果。 Hi4-T技术则更侧重于越野性能,采用了P2架构,并将混动与四驱技术结合,保证了在不同路况下的动力输出和脱困能力。 长城也在不断升级其混动技术,推出了第二代Hi4技术,在能耗、操控和安全性方面都有提升。
奇瑞鲲鹏e+ / C-DM: 奇瑞的混动技术也逐渐成熟,推出了鲲鹏e+和鲲鹏超性能电混C-DM系统。 鲲鹏C-DM系统提供了单挡E-CVT和3挡DHT两种构型,前者类似于比亚迪DM-i,后者则采用了双电机实现多挡位驱动,具备更多的模式以优化动力和能耗。 奇瑞也在积极拓展混动产品线,计划推出更多插混车型。
长安蓝鲸iDD: 长安的蓝鲸iDD混动系统采用了P2架构,通过高集成度的三离合器和6DCT变速箱实现。 其特点在于有较多的直驱挡位,在亏电行驶时驾驶感受接近燃油车,同时在纯电驱动时也能通过多挡位提升性能,适合对动力响应和驾驶感受要求较高的消费者。
除了上述几家,还有一些其他品牌也在插混领域有所建树,共同推动着国内插混市场的繁荣。
为什么是这些品牌的技术领先?
这些品牌之所以能在插电混动领域脱颖而出,并非偶然,背后是多年的技术积累、巨大的研发投入以及对中国市场需求的深刻理解。
技术路线的选择与坚持: 比亚迪早期在电池、电机等“三电”核心技术上的积累,使其选择了“以电为主”的DM技术路线,顺应了电动化的大趋势。 吉利、长城等则在DHT、智能控制等方面持续投入,探索出适合自身的技术路径。
针对中国用户痛点的优化: 中国消费者对于油耗、续航里程和驾驶平顺性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各家车企都围绕这些痛点进行技术优化,例如比亚迪DM-i的超低亏电油耗和长续航,吉利雷神的平顺换挡和高热效率,长城Hi4的电四驱体验。
快速迭代与创新: 区别于一些传统车企相对缓慢的技术迭代,国内自主品牌在混动技术上展现出了惊人的“加速度”。 从一代到五代,从单挡到多挡,从两驱到四驱,技术更新周期短,不断有新的技术和产品涌现,满足了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日益完善,也为这些品牌的混动技术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电池、电机、电控以及混动专用发动机等核心部件的国产化和技术进步,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性能。
写在最后:插混的未来与选择
插电混动作为连接燃油车和纯电动车的桥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将是市场上的重要选择。它的成熟不仅仅体现在技术本身,更体现在对用户需求的满足以及对能源结构的优化。
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一款成熟的插电混动车型,不再是“摸着石头过河”,而是有了更多经过市场检验、口碑良好的选择。 如果你日常通勤以市区为主,偶尔有长途需求,对油耗和驾驶平顺性比较看重,那么“以电为主”的DM-i这类技术路线可能更适合你。 如果你对动力和驾驶乐趣有更高的要求,或者经常面对复杂路况,那么多挡位DHT或具备电四驱的混动系统或许更能满足你的需求。 而增程式车型,如果你的大部分用车场景在市区,且充电便利,那么它能提供接近纯电的驾驶体验,并且没有里程焦虑。 但如果在高负载或亏电高速行驶较多,其能耗表现可能就不如串并联混动了。
当然,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今天的领先不代表永远的领先。各家车企还在不断“内卷”,将插混技术的效率和性能推向新的高度。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这是个好事儿,这意味着未来会有更多更好的插混车型可供选择。
所以,如果你正在考虑购买一辆插电混动汽车,不妨深入了解一下这些技术路线和代表性品牌,结合自己的实际用车需求和偏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毕竟,买车这件事儿,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引用来源:
插混技术日趋成熟,带动上游增量部件
长城新能源Hi4 - 长城汽车官网
两驱钱做四驱事?一文看懂长城Hi4 混动技术 - 新出行
比亚迪DM-i、DM-p、DM-o 技术差异详解! - 汇智慧众
新出行百科| 插电混动车怎么开最省油?
长城汽车发布第二代Hi4技术二代哈弗枭龙MAX开启预售 - 新华网
现身谈谈增程这个系统的优缺点-汽车 - 虎扑
长城新能源Hi4-T - 长城汽车官网
精#我说新能源#理想L8车主说说增程电动的优缺点有哪些? - 论坛
挑起电混技术竞赛长城Hi4引领高端车四驱平权? - 新浪财经
徐向阳教授《自主插电混动系统对比分析》 - 新出行
自主品牌混动技术大盘点,四大主流混动构型,谁真正代表未来? - 新出行
浅析| 3000字看懂吉利雷神EM-i超级电混 - 电动邦
比亚迪Shark对比福特Ranger PHEV,针锋相对却又截然不同 - 新浪汽车
混动技术系列| “混”得够精一文看懂吉利雷神电混8848 - 新出行
谈谈我对增程式汽车与混动汽车的看法 - 懂车帝
插混的世界没有那么复杂(上):主流PHEV技术路线简析 - QQ News
一位严选车主对增程式理想one的认识体会
星越L雷神Hi·F
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暨秦L DM-i和海豹06 DM-i发布开创油耗“2”时代 - 新华网
不只有比亚迪DM-i 主流插电混动技术详解:看完就知道怎么选了
增程电动vs纯电动:理想ONE与Model X全面对比 - 理想汽车
2000公里又上热搜,雷神全新混动究竟是剑指王朝还是超越所有?
混动技术系列| 硬刚DM5.0? 解读吉利雷神EM-i 混动系统 - 新出行
Dm-i 5.0 新纪元启幕龙头格局再优化
2022年中国PHEV汽车市场发展方向分析
插电式混动汽车排行榜前十名? - 汽车之家
被唱衰的混动技术,还有黄金时代? - 新能源汽车
图解丨关于混动汽车的架构内幕,都在这里 - 盖世汽车- Gasgoo
【文章】客观分析:比亚迪的DM-i和丰田第五代THS,到底谁的技术更好?
科普:比亚迪DM-i混动是什么,为何省油?电机/电池/发动机技术分析 - 车家号
新能源汽车崛起,增程式和PHEV对比不断
插电混动怎么选?看完2025年1月销量榜,你就懂了! - 车家号
混动技术“两强”并立越来越多车企着手研发“插混”车型 - 证券市场周刊
华为、理想放大招,福特、大众已杀入,谁是混动赛道搅局者? - 盖世汽车
混动发力?《消费者报告》十佳汽车豪占六席 - 轩辕奖
【最后审核时间:2022-09-01 18:09:36】
【文章问题反馈报告电话/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