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排行榜
北京限行第一次免罚_北京限行多久罚一次
2022-08-152025上海国5车上沪牌最新规定
2022-09-012025年汽车限行城市规定一览表
2022-09-03央视怒批电动车新国标_媒体如何看待电动车新国标
2022-09-192025年沪牌还值钱吗_沪牌凉凉了吗
2022-08-31电动自行车电池该怎么选?告别选择困难症,看这一篇就够了!
2022-09-20
想象一下,在上海这样车水马龙、人车混杂的国际大都市,你的座驾能够“耳听六路,眼观八方”,自动在复杂的车流中穿梭,精准识别并避让突然出现的行人或逆行的电动车,甚至还能在繁忙的环岛和路口游刃有余地完成转向……这不是科幻电影里的场景,而是梅赛德斯-奔驰即将在2026款CLA轿车上搭载的全新黑科技——Drive Assist Pro(驾驶辅助专业版)所展现的真实能力。当奔驰全球产品开发主管奥利弗·洛歇 (Oliver Löcher) 先生在上海的实际路测中,双脚离开踏板,右手也只是轻搭在方向盘上时,这台电动CLA几乎完全自主地驶向了导航设定的目的地。这不禁让人惊呼:难道“老司机”的经验,真要被AI取代了?
那么,这个听起来神乎其神的Drive Assist Pro究竟是何方神圣?它又将如何改变我们的出行体验呢?
Drive Assist Pro:奔驰的“最强大脑”是如何炼成的?
简单来说,Drive Assist Pro 是一套将新款CLA车型上本已十分全面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 (ADAS) 功能,与车辆全新的MB.OS操作系统驱动的导航系统,通过一个大型语言AI模型深度融合的产物。它的核心目标不仅仅是规划出最高效的城市穿行路线,更重要的是能够在此过程中“接管”大部分驾驶任务。
AI赋能,越开越“聪明”
这套系统的精髓在于其强大的人工智能学习和适应能力。洛歇先生形象地解释道:“你开得越多,它就变得越好。路上的奔驰车越多,AI可供学习的数据就越多。” 这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不仅熟悉交通规则,更能洞察并适应特定区域的交通模式和驾驶员行为习惯。比如,在某些习惯“加塞”的路段,系统会学着更“果断”一些;在行人密集区,则会更加“小心翼翼”。
硬件“天团”:全方位感知,不留死角
为了实现如此智能的驾驶体验,Drive Assist Pro配备了一套堪称豪华的传感器“天团”:
12个超声波传感器:负责近距离障碍物探测,泊车和低速行驶时的“触角”。
4个角雷达单元:监测车辆四周的盲区。
4个侧方摄像头和4个环视摄像头:提供360度无死角的环境影像,如同车辆的“复眼”。
1个安装在格栅处的中程雷达:探测前方较远距离的车辆和障碍物。
1个长焦摄像头和1个广角摄像头(安装在挡风玻璃顶部):如同视力超群的“鹰眼”,负责远距离和宽视角的视觉识别。
这些传感器收集到的海量数据,会与导航系统提供的信息一同汇入CLA车型由AI驱动的智能驾驶控制器进行实时处理和决策。这个过程,就好比给汽车装上了一个反应奇快、算力超强的“大脑”。
为何奔驰要“死磕”城市自动驾驶?
梅赛德斯-奔驰自动驾驶技术负责人乔治·马辛 (Georges Massing) 一语道破天机:“大多数碰撞事故都发生在交通拥堵时。在缓慢的车流中,大多数人会‘关闭’他们的大脑。” Drive Assist Pro的首要目标,就是提升在拥堵的城市交通环境中的行车安全性,把驾驶员从枯燥、易疲劳的“跟车”状态中解放出来,减少因注意力不集中导致的人为失误。
当然,奔驰的“野心”不止于此。推出Drive Assist Pro还有两大深远考量:
加速通往完全自动驾驶的“快车道”:奔驰认为,这套系统将极大推动其正在研发的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和L4级(高度自动驾驶)系统的进程。别看城市驾驶速度相对较低,但其复杂程度远超高速公路巡航。系统需要处理的突发状况和变量,简直是指数级增长。马辛解释说:“在这样的环境中使用AI,意味着汽车可以学得更快,反应也更快。” 这就像让一个学生直接去解更复杂的奥数题,虽然难,但进步也神速。
培养用户习惯,为未来铺路:通过让消费者提前体验到接近L3级的智能驾驶,可以逐步建立他们对自动驾驶技术的信任感和接受度,为将来L3、L4级别系统的大规模推广扫清心理障碍。毕竟,让大家把方向盘安心交给“机器”,是需要一个适应过程的。
Level 2++:智能与掌控的完美平衡?
尽管Drive Assist Pro展现出近乎L3级的自主能力,但洛歇先生强调,它严格来说仍属于Level 2++系统。这意味着,虽然车辆在Drive Assist Pro激活时承担了大量的驾驶工作,但驾驶员始终拥有最终控制权,并对行车安全负有首要责任。
一个重要的细节是,驾驶员无需紧握方向盘,但方向盘轮圈内的电容传感器需要感知到驾驶员的轻微触碰,系统才能正常工作。这是一种“时刻准备接管”的信号。如果系统在15秒内未检测到驾驶员的手,会发出视觉警告;30秒后则是声音警告;如果达到60秒仍无响应,车辆会自动开始减速并安全停车。这套机制,就是为了确保在任何情况下,安全都是第一位的。
亮点功能:“协同转向”是什么神操作?
Drive Assist Pro最具创新性的功能之一叫做“协同转向 (Cooperative Steering)”。它允许驾驶员在系统开启的状态下主动进行转向操作,而系统并不会因此立即退出。这个功能在人车混杂、需要频繁微调方向的拥堵路况下(比如遇到很多行人和自行车时)特别实用。驾驶员可以更自然地介入,辅助系统进行判断和避让,同时这也为AI系统提供了又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让它明白在特定情况下人类驾驶员会如何应对。
当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AI的学习也需要过程。在上海的测试中,也曾出现过两次在十字路口左转时,系统试图将车辆导入对向车流,需要洛歇先生及时干预的情况。(有趣的是,现实中一些上海的驾驶员似乎也有类似的“大胆”操作习惯,这或许也是AI从真实环境中“学”到的一种有待优化的行为模式。)
市场前瞻:为何中国市场“先尝鲜”?
中国将成为Drive Assist Pro的首发市场,并将于今年(注:原文指2025年,但考虑到文章发布时间可能滞后,此处可模糊或按当前年份理解)在新款CLA的中国市场版本上搭载。洛歇先生在担任现职前曾负责奔驰在中国的研发业务,他表示,之所以选择中国作为“首秀”舞台,主要是因为像蔚来 (Nio)、小米 (Xiaomi) 等中国领先的汽车制造商已经在其车型上提供了类似的技术,中国消费者对高级别、近乎自动驾驶的功能抱有极高的期待和接受度。“内卷”的市场竞争和用户的旺盛需求,共同催生了这片智能驾驶技术应用的沃土。
美国市场展望:携手谷歌地图,剑指北美
继中国之后,美国将成为全球第二个引入该技术的市场。Drive Assist Pro预计将于2026年登陆美国市场的新款CLA车型。为了更好地适应北美市场的复杂路况和法规,梅赛德斯正在与谷歌地图 (Google Maps) 就Drive Assist Pro的技术栈进行深度合作。洛歇先生对此充满信心:“一旦汽车知道了它在哪里,系统就能够驾驶它去任何地方。因此,我们应该能够在美国各地以高水平的功能安全性推广它。”
Q&A:关于Drive Assist Pro,你可能想知道的
Q1: Drive Assist Pro 到底是什么级别的自动驾驶?
A: 它属于Level 2++级别。虽然能处理很多驾驶任务,但驾驶员仍需保持注意力并随时准备接管,不能完全“撒手不管”。它非常接近L3级,但法律和责任层面仍界定为L2的增强版。
Q2: 我能完全放开方向盘,让车自己开吗?比如边开车边刷手机?
A: 不可以。虽然不需要紧握方向盘,但系统要求驾驶员的手轻触方向盘以确认其处于监控状态。如果长时间不触碰,系统会发出警告并最终停车。刷手机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在当前法规和技术阶段下仍是明令禁止的。
Q3: 为什么中国市场会成为这项技术的首发地?
A: 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消费者对新兴科技,尤其是智能驾驶辅助功能的需求和接受度非常高;二是中国本土汽车品牌在该领域发展迅速,竞争激烈,也促使国际品牌加速引入最新技术。
Q4: 这套系统在复杂的中国城市路况下真的靠谱吗?
A: Drive Assist Pro 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应对复杂的城市交通。通过AI的不断学习和大量传感器数据的支持,它会越来越适应本地路况。但在目前的L2++阶段,以及AI学习的初期,驾驶员的监控和必要时的干预仍然至关重要。奔驰在上海的实测也表明系统仍在学习和进化中。
总结与展望
梅赛德斯-奔驰的Drive Assist Pro无疑是通往未来自动驾驶道路上一个激动人心的里程碑。它不仅展现了AI在提升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方面的巨大潜力,也预示着我们的城市出行方式即将迎来深刻变革。虽然距离真正“解放双手”,让汽车变成一个完全自主的移动空间还有一段路要走,但Drive Assist Pro的出现,让我们离这个目标又近了一大步。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数据的持续积累,这套系统会变得越来越“老练”,越来越懂中国路况和中国驾驶员。当然,我们也需要理性看待,任何新技术的发展都需要一个完善和验证的过程,尤其是在关乎生命安全的汽车领域。对于消费者而言,享受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时刻谨记安全驾驶的责任,或许才是拥抱未来的最佳姿态。未来,当“人工智能司机”逐渐普及,或许“堵车”这个词,真的会慢慢从我们的生活中淡出。